小面人换来“金疙瘩” 国家级非遗“岚县面塑”与“互联网+”结合助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3月26日,岚城镇城内村袁建华家院子里游人如织。进入不惑之年的袁建华正忙活着赶制面塑。“明天岚县面塑艺术节就要开了,这段时间一直在赶着做节日期间展出的面塑”在袁建华不足40平方米的一个作坊里,摆满了一盘盘大小相仿、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齐天大圣、仙女散花、龙凤呈祥、金鱼钻莲……这些作品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每一件作品应该都有灵魂,这才是艺术”袁建华满蓝笑容地数着这些家珍。
在山西,面塑俗称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前,这种面人儿被视为小玩意儿,难登大雅之堂。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从此,小玩意儿变成了“金疙瘩”。
外人很难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的主要传承人之一与这个憨厚朴实的中年妇女联系在一起。初中毕业她便开始从事面塑制作,由于家中祖辈都是做面塑的好手,祖母更是当地有名的面塑艺人,或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对面塑艺术情有独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业内名声越来越响,直到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同她的产品一起推向全国各地。“手艺精湛,风格独特,可谓中国面塑艺术行内中坚”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评价,她制作的飞禽走兽、昆虫等动物,构思细腻,独具匠心,制作精良,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这两年生意的确不错,这个行业吧!卖的是手艺,其实成本并不大,一袋100元左右的面,能做出价值3000多元的产品,其中利润还是不错的,以前人们大多是红白喜事才来定做面塑,销量上不去,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好多办喜事都会用到,比如孩子满月、生日;家中老人做寿;”袁建华脑子里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据了解,近几年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面塑艺术的挖掘和推广,岚县面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从2009年被列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被又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该县坊间制作的面塑不仅在岚县周边柳林、娄烦、静乐、太原一带热销。近两年,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不断有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的客户慕名而来。“不久前一位杭州的客户从网上了解到我们的面塑后,打来电话订了一笔货。以前不了解‘互联网+’,现在看来这个东西还真是厉害呢!能把产品直接去找客户”说起客户,袁建华冁然而笑。
在另一家面塑人李成秀的家里,客厅内几十件面塑作品造型各异、惟妙惟肖,让前来观赏的游客惊叹不已,龙凤呈祥、福星高照、孔雀戏牡丹等几件代表作品更是引来众人的啧啧称赞。“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手工活,做起来还是得费些时间的,一定要认真、细心,但也得不断去创新”75岁的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成秀自豪地说道。
老人说,面塑对手艺的要求很高,会做面塑的人不少,但要真正做得好,则需要多年的功夫。尽管年纪大了手已经不太灵活,但她仍然坚持指导乡亲们制作面塑。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岚县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大概有300余人。面塑从供品到商品,这种形式的转化,既增加了劳动就业、又提高了家庭收入。面塑文化在岚县广泛流传,家家户户都会做,但水平有高低,现在全县有名气的传承人共有6位,他们每人每年的收入都在20余万元。
据介绍,为鼓励岚县人利用这项文化遗产增加收入,该县政府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开展传承工作,下拨专项经费,举办“岚县民间面塑作品大赛”,并设立特殊人才奖励基金;组织业务培训班,对年轻艺人进行定期培训;同时借助“面塑文化艺术节”这一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和传承。岚县职业中学和岚城中小学现在还专门开设了面塑课 ,让这项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