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把好水龙头抓住水源头——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纪实

14.10.2014  13:11

      阳泉市是山西省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京津唐、环渤海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现辖3区2县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138.6万,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人均水资源量为4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随着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
      2010年7月,水利部确定阳泉市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为3年(2011年至2013年),开启了破解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历程。通过三年多的努力,阳泉市圆满完成了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设任务,为阳泉转型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水务保障。
      “阳泉市圆满完成了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建设任务,尤其是在水务一体化、利用非常规水源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希望各省市有条件的地区学习和借鉴阳泉市取得的经验。”2014年6月23日至24日,水利部水资源司(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联合山西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会议,一致同意阳泉市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

理顺管理体制,用制度节约用水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以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为保障。2009年阳泉市在全省率先同步推进市、县两级水务一体化改革,隶属城建部门的节水办、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全部划转水务局,由此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期间,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多次到阳泉市调研,听取推进水务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对阳泉市委、市政府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对水务一体化之后涉及到的娘子关提水二期工程、娘子关泉域保护等重点工程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2013年9月12日,因资金不足停工十年的阳泉市娘子关供水二期续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省水利厅给予1.2亿元资金支持,该工程将从根本上缓解阳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实践证明,水务一体化管理为阳泉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关键的体制保障。
      针对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阳泉市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企业、机关和市民的用水行为。该市相继出台了《阳泉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阳泉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阳泉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限制高耗水建设项目。同时,按照发展规划,坚持“优先使用再生水、合理开发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大力实施关井压采工作,有效控制了阳泉市用水总量增长,节约和保护了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使节水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2012年11月29日,《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在山西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于2013年3月1日正式实施。《节水条例》的正式颁布和实施,使节水工作实现有法可依,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营造良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氛围,阳泉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节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转变城乡居民陈旧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鼓励公众参与节水工作。该市举办了两届“山城水韵”文艺晚会,突出反映了水务事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把水情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举办节水宣传进校园有奖征文活动;深入开展中小学节水教育实践活动。水利部、教育部、全国节水办确定阳泉市污水处理厂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也是山西省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通过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国情水情,树立节水意识,培养自觉节水的习惯,带动全社会形成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水的良好风尚。阳泉市水务局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直播,就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双管齐下,使节水理念延伸到更多的家庭,为推进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节水优先,提高用水效率

      一滴水,微不足道。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的。现在阳泉广大市民正将“惜水”共识变为节水实践,从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携手共建节水家园。
      在节约工业用水方面,阳泉市投资12096万元,完成了阳煤集团、南煤集团、阳光发电公司节水改造项目14项,降低了工业单位产品取水量,用水效率不断提高。阳煤集团兆丰铝业自备电厂积极开展废水回用工程建设,年节约新鲜水182万吨,实现厂区工业废水“”排放。阳煤集团发供电分公司采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收集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进行加温,在满足新增供热需求的同时,节省冷却水补水量45万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与各行业节水工作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阳泉市地处太行山脉中段的丘陵地带,十年九旱,传统的农业灌溉采用粗放的漫灌方式,水利用效率很低,浪费十分严重。为此,阳泉市因地制宜地采取喷灌、旱井积雨补灌等技术措施应用到农业中,建成了以平定连庄、西回、盂县上社、郊区杨树沟为示范的节水园区工程,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大量节约用水,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同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开展蔬菜、核桃、药材生产基地的水利配套,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建成了华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平定县南上庄省级节水园区、郊区平坦镇桃林沟高效节水园区等一批骨干节水工程,节约了农业用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对火力发电、钢铁、纺织、化工、造纸、酿酒、炼焦、洗煤等属于限制类的工业企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阳泉市在全省率先简化水价分类,实行工商业、服务业用水同价,在普遍提高基础水价的同时,大幅上调洗浴、洗车等特种用水价格标准并单独分类计价。通过稳步实施水价改革,有效遏制了城市用水总量的快速增长,使全市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治污为本,减少水资源浪费

      现在到桃河游玩的阳泉市民越来越多,蔚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清澈的河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徜徉在这美好的环境中,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清澈的水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阳泉市水资源缺乏,生产、生活用水都要从娘子关提水,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再生水的利用非常必要。2011年8月,阳泉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投入运行,日产再生水1.5万吨,为临近的河坡电厂、阳煤集团氧化铝公司等企业提供生产用水,不仅给阳泉市挖掘出了“第二水源”,还给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节水效应和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
      阳泉市南煤集团是年产320万吨原煤的中型矿井。针对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矿井水既污染环境又浪费水资源的现状,南煤集团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矿井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RSBR技术,经过反应、沉淀、过滤,将每天产生的废水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洒水、洗煤、制砖等工业用水和地面绿化灌溉。该项目日处理矿井水1800立方,每天节约自来水2750吨,每年为集团公司节约资金3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集团公司的矿井水、洗浴水污染和用水紧张的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市区建立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又多方筹集资金,阳泉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平定、盂县、郊区、娘子关镇和汉河沟村等6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全部投入运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8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生活污水处理,特别是郊区汉河沟村,在村办企业积累的基础上,着眼改善全村水资源环境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对全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中水标准,并回用于绿化、道路浇洒、农业灌溉用水等,从而达到节约优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多渠道开源,全方位节流

      娘子关泉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岩溶泉,也是阳泉市最重要的供水水源。自阳泉市、平定县两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提水工程以来,娘子关泉便承担起阳泉地区80%以上的供水任务。由于受采煤等因素影响,泉水流量衰减明显,泉水水质污染严重。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阳泉市政府成立了娘子关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组,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娘子关水源地保护的议案,并制定了《阳泉市娘子关泉源(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部完成”的要求,投资2.6亿元,对娘子关水源地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整治、污染企业关停搬迁、泉域周边拆迁治理、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六大工程”,彻底消除了生活污水、垃圾、旱厕以及工业污染源对泉水水源的直接污染,水源地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地处半干旱地区,紧缺的水资源让自然降水显得尤为宝贵。近年来,阳泉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帮扶、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和组织农民广泛开展旱井、水洞等集雨工程建设,拦蓄“天水”。在此项基础上,逐步提高旱井蓄水的饮水标准,并大力实施旱井自来水入户工程。目前,全市农村供水分散式旱井水洞达到53269眼(处),每年可为17.11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在省节水办、省水资源中心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阳泉市顺利通过了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的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全市坚持遵循“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的原则,进一步推动水务一体化模式良性运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利用高效、节水自律、监管有效”的节约用水模式初步形成。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阳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为行动纲领,以全面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以“控用水、治污水、保清水、抓节水、用中水”五水共治为理念,积极开展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市经济总量累计增长30%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重点领域的节水管理,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稳步提高,万元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42.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31.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0年的43.1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25.6立方米,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试点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务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想,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节水优先,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总结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关键选择,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空间均衡,是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路径,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系统治理,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方法;两手发力,是从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要求。
      阳泉市在顺利完成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树立节水和洁水观念,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不断强化 “三条红线”管理,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
    如今的阳泉,用水、节水、排水、治水行为日益规范,各行各业节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民节水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节水的热情日益高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对阳泉市转型跨越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