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高铁新城”当做土地财政“新商机”
克图江
这些伴随高铁而生的新城,从一诞生即广受关注。这其中既有地方政府对其拉动经济的超高预期,也有当地人对高铁开通带来城市知名度提升的梦想,也包括外界对这些高铁新城可能陷入空城的隐忧。(9月8日《经济观察报》)
高铁以其快速、强大的运输能力,受到企业和地方的欢迎,可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地盘”有高铁。然而,有的地方建高铁不只是希望改变交通条件、提高运输能力,还打着另一个如意算盘——建新城,开发房地产,做大土地财政“蛋糕”。
确实,按特色、按自己的潜力来做高铁新区的规划方面做得非常不够,一哄而上的高铁新城建设正面临着复杂的困局。
并不是说高铁新城不能开发房地产,但是,到底开发多少房地产适合,有的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情况算好这笔账,尤其没有根据地方特色规划好高铁新城,而是热衷开发房地产,只闻到房地产热背后香喷喷的土地财政“蛋糕”味,看不到高度开发房地产的负作用和潜伏的隐患。因此,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对建高铁大喜过望,但结果却陷入困境。
现实而言,一直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有这样政府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土地财政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困难,它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推进和发展换来了巨大的资金,而且,加速了地方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城镇化的巨大消费能力又为GDP增长添砖加瓦,因此,地方政府热衷土地财政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仅有城市化的发展,即使有高铁带动,也不可能持久,尤其高铁新城规划不合理,没有根据地方特色来规划、建设和发展,甚至与高铁的发展完成做反向了,发展速度越快,离目的地越远,届时地方政府的美好设想恐怕会落空。
比如,有的地方规划高铁新城动辄数十平方公里,并且采取了“超常规”尺度,堪称是“大手笔”。如锡东新城(包括高铁商务区)达125平方公里、德州高铁新区56平方公里,南京高铁新城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的启动区就超过了30平方公里,基本都是在主城基础上实现了“跃进式”增长。
在这个方面,台湾的经验就值得大陆地方政府借鉴。据悉,台湾沿着高铁做了很多有特色的规划。比如某地农产品好而丰富,它就会做农产品交易会、批发市场,周边地区一起做整合发展,就发展起来了。
为什么大陆地方政府看到高铁来了,就要盲目搞房地产开发呢?笔者认为,说白了就是患了“土地财政依赖症”,离开做土地财政“蛋糕”,就不会开发有特色的高铁新城,结果,导致高铁新城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最终,有的地方还陷入了困境,也让高铁跟着躺枪。当然,这也提醒铁路部门,高铁建设要同地方政府的特色新城规划达成默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