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崛起,让脱贫的好梦成真——记产业扶贫工程大宁县双孢菇种植加工项目

02.02.2016  13:30

            在金风送爽的日子,我们来到地处吕梁山麓、黄河岸畔的大宁县。举目远眺,天高云淡,丘山起伏,迎面吹来徐徐清风,传送着黄土地上的希望和梦想。
          千百年来,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困扰着大宁人的生产、生活。摆不脱靠天吃饭的日子,就难以驱散贫困的阴影。因此,直到目前,大宁依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让大宁百姓早日脱贫,多年来大宁县在扶贫工作中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多种模式给予个性化、精准化帮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要求不断出现,各种模式的帮扶措施也在不断的探索、延伸,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从县城通向大宁的每个山洼、每个乡村,正像一条条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大道,把扶贫之手伸向千家万户。在中午的阳光照亮每一条山川沟壑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三多乡川庄村,眼前的一幕令人惊讶。
          在我们的印象中,扶贫的场面,是一处处春华秋实、梨果飘香的果园,是一个个猪羊满圈、鸡飞鱼跃的养殖场,是一座座葱葱茏笼、生机盎然的蔬菜大棚。它也许在书声琅琅的学校,受助学生的笑声里;也许在房屋整齐的移民新村,喜迁新居农民的面容上;也许在人声鼎沸的签约场面,农民充满希望的欢乐中。
          然而,现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建设工地。一排排天蓝色的工棚坐立在工地上,没有大型机械的轰鸣,也没有农民种养的身影,只有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活跃在工地的每个角落,显示着这里正进行着紧张的建设。秋日的灿烂阳光下,整个工程的轮廓雏形已成,占地面积十几万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竣工,钢铁的骨架、水泥的基础已经打定。工地旁,高高竖立的宣传牌上,介绍着项目的具体内容:阳煤集团大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双孢菇产业与光伏扶贫一体化项目基地。
          这个项目是怎么回事?阳煤集团与大宁县的扶贫工作是什么关系?对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又起到什么作用?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在困境中崛起,承载着大宁县千家万户脱贫的梦想,关系着大宁县经济发展前景的扶贫项目逐渐清晰起来。

          寻梦——承载着扶贫重任的双孢菇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
          在工地上,阳煤集团大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晋光介绍了项目情况:这个项目是以双孢菇的种植、加工、再生利用为一体的经济产业链,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1.8亿元,二期工程投资1.7亿元。项目规模为年产双孢菇9600吨,加工速冻产品2246.4吨,生产有机肥料27560吨。
这项工程从2015年7月份正式开始施工,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到目前,发酵隧道、原料库、成品库、覆土车间等工程已经基本竣工。项目规划建设菇房192间,每间菇房建筑面积215平方米,采取立体种植的方法,一年的产量可达6.3万公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年收入可达50万元。192间菇房,年产鲜菇1.2万吨,就是9600万元。这仅仅算了鲜菇的价格,还没把蘑菇加工后的增值部分、副产品增值等算进去。这是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把农田里废弃材料变成了种植蘑菇的基料,变成了钱,然后又变成有机肥回到了农田,其中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也非常可观。
          大宁县扶贫局局长郭云亭介绍说,这个项目对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对发展当地农业产业大有好处。项目投产后,首先要吸纳当地400多人来这里就业。按照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贫困人口标准,这部分人首先就脱了贫。仅这一块,大宁农民就可以增收1200多万元。
          其次,项目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前期带动300多农户家庭种植双孢菇,预计每户年收入8万元,大宁农民通过这种模式又可增加2400万元收入。这种模式由公司为农户提供种植基料和技术指导,农户种出来的双孢菇由公司收购,农户销售有保证。在前期300户的带动下,当地农民种植双孢菇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以后会有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双孢菇的种植产业,形成大宁县的特色产业,那个效益无可估量。
          第三是项目正式运营后,能带动川庄村周边及全县运输、餐饮、建材、养殖、种植、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真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好项目。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双孢菇发展成大宁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市场有保证吗?一旦出现卖不了的情况,不但项目的投资打水漂,也有可能使一个惠农工程变为坑农工程,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对于这个问题,李晋光总经理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做了充分的调查,双孢菇的市场大的很,不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市场也有很大发展前景。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消费量非常大,那边吃双孢菇就像咱们山西人吃土豆白菜一样,都是几千万人口城市。还有国外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来说,我们这点产量可以说微不足道,潜力无限。”
            听到这样的回答,记者打心眼里为大宁的群众感到高兴,同时又着急起来:项目什么时候能投产?
            “现在土建工程已经经本完成,马上进入设备招标。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前要有4间菇房出菇。这边是备料区,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原料了。”李晋光指着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秸说。“这是专门从运城买来的优质麦秸。”
          一个好梦即将化为现实。阳光下闪闪发亮的麦秸,仿佛让人看到它正在变成雪白滚圆的蘑菇,变成大宁百姓鼓鼓的钱包,变成农民脸上无法抑制的灿烂笑容。

          追梦——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

          让贫困人口早日走出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是世界之梦,是中国梦、山西梦,更是大宁之梦。扶贫的过程,就是追求梦想的过程。
          大宁县扶贫攻坚的道路,是全国、全省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大宁县不断加快扶贫步伐,加大扶贫力度,针对不同的贫困对象实施了不同的扶贫方式:
          以工代赈扶贫,让困难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整村推进扶贫,制定和实施村级发展规划,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金融信贷扶贫,解决贫困农户缺乏生产发展资金的问题;
          移民搬迁扶贫,对生活在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自愿搬迁解决贫困问题;
          劳务输出扶贫,疏通就业渠道,联系就业岗位,通过劳务收入解决贫困问题;
          机关定点扶贫,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通过捐款捐物、提供信息、培训劳务、蹲点指导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各种各样的扶贫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大宁县,导致贫困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还有很多突发性因素,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子女上学返贫、婚丧嫁娶返贫等现象使部分农民群众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许多农民由于文化程度所限,不能迅速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缺门路、缺技术、缺管理、缺劳力,不了解市场,要在短期内脱贫非常困难。
          针对群众致贫的种种原因,发展现代农业与扶贫对象自身特点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便出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通过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规模经济,规避市场风险,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2013年,我省在贫困地区启动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以吕梁山、太行山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支持引导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在这项本世纪以来我省规模最大的扶贫工程中,阳煤集团承担了大宁县等4个贫困县的产业扶贫任务。为了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委托和大宁县人民的期盼,阳煤集团以大型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产业扶贫任务注入了高度的热情,成立了以总经理裴西平为组长的项目管理领导组,裴西平先后三次来到大宁进行实地考察、洽谈,对大宁县的县域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了解,根据大宁县提供的对接项目,确定了帮扶项目和实施计划,并成立了由李晋光任总经理的阳煤集团大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
            而大宁方面则积极准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作领导组,准备了包括苹果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新能源开发等13个对接项目。县委书记刘奎生、分管副县长杨对明分别带队,带着大宁县和阳煤集团双方人员到河南、山东、北京、吉林白山、湖北襄阳、上海、河北承德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
在大宁县委、县政府和阳煤集团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肩负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历史性重任,承载着大宁县广大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梦想的双孢菇产业与光伏扶贫一体化项目在大宁诞生了,追梦的人们从项目的发展前景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圆梦——在艰难中跋涉,在困境中崛起

          大宁双孢菇产业与光伏扶贫一体化项目从洽谈、考察、立项到征地、开工,期间经历了多次大的曲折,可谓好事多磨,它的建设过程令人感慨。
          李晋光做为阳煤集团大宁项目的负责人,来到大宁后才发现,事情远比当初的想象要复杂的多。作为省属大型煤炭企业,阳煤集团多年来为山西的扶贫事业做出过很多贡献,但这次产业扶贫从模式到内容都是一次新的考验。以前扶贫是直接给扶贫对象送钱、送物,送完工作就完成了。而产业扶贫是要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搞农业产业项目对阳煤来说还是第一回。经过与大宁县协商、洽谈,阳煤集团确定了大宁产业扶贫的原则:一是不和当地农民争利益的原则,凡是农民能做的项目,集团一概不做。二是扶持加带动的原则,项目要起到造血和可持续发展作用。第三,要找一家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对方必须有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同时必须是真金白银的投资。按照这个原则,大宁县原来准备的项目都否决了。有一天,李晋光从央视的一个栏目中得到启发: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还能带动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食用菌市场正进入黄金时期,行情不断看涨。他灵机一动,决定在大宁上食用菌项目。这一想法得到了集团公司的肯定和支持,在大宁县扶贫局的推动下,经过考察,选中了双孢菇种植加工项目。
          麻烦首先发生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上。阳煤集团决定与当地一家农业产业公司合作,但谈了几个月,对方却拿不出钱来投资,合作告吹。
吸取上一次教训,阳煤集团把寻求合作伙伴的目光放到了全国,2014年,先后与上海、吉林省白山市、河北省承德市等五家企业进行合作洽谈,人家到大宁考察,一看地理位置这么偏僻,土地这么贫瘠,老百姓这么穷,市场、交通、资源等要素都不理想,迟迟不肯投资。谈了一家又一家,一晃就是一年过去了,大宁县和阳煤集团都为此感到非常焦急。
          但阳煤集团下决心要把这个有利于大宁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做上去,没有合作团队,独自一家也要上。2014年11月,阳煤集团大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了掌握双孢菇种植、管理技术,大宁公司先后咨询、请教了国内许多专家和厂家,专门邀请了山东省的专家来到大宁县对项目进行实地勘查、论证和投资评估。专家的肯定,增强了李晋光的信心。
          在阳煤集团艰难探索的同时,大宁县委、县政府也开始着手与项目有关的棘手工作:征地。经过反复挑选,选中了三多乡川庄村一块平平整整二百多亩的土地,一条小河从地边流过。在平原地带,这样一块土地不足为奇,而在大宁,则是一块难得的好地。征地的具体工作落实在三多乡党委、政府和川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肩上。从未做过征地工作的乡、村干部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应该没多大问题,谁知真正做起来却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
          按平常情况,这里的农民每亩地每年的纯收入只有几百元,征地补偿款几乎是给予了近百倍的补偿。但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与土地相依为命,那份感情已经深深扎根在土壤中,虽然他们也明白在这里盖工厂是帮助他们致富,但是这片土地一旦要从他们手里拿走,老年人无论如何不愿意。川庄村共有395口人,120多户,好多人出门打工,开村民代表会也很难把人凑齐。工作从腊月做到过了春节,有70%的村民签了协议,对其余的人,乡干部、村干部就挨家挨户上门解释、协商,解决村民提出的具体要求,做通一户签一户,有的村民家里干部们去了40多次……,一直到2015年5月份才把全村的协议签完。
          与征地同样难的还有用地指标的审批。为了早日落实用地指标,县长樊宇多次去太原、临汾与省市主管部门协商,费了许多周折,终于把指标争取下来了。
由于征地方面的曲折,双孢菇项目的开工时间一再延期,直到2015年7月初才正式开工建设。从工程开工的那天起,项目对大宁的扶贫就已经真金白银地体现出来:公司的人要租办公场所,租宿舍,给当地带来了收入。工作人员要吃饭,要买东西,工程要采购建材、采购原材料,钱都花在了当地,还有运输、物流,而且还要给当地上缴税金。到目前,已经给大宁县纳税三百多万,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几千万的大宁县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双孢菇项目的建设中,李晋光和他的同事们远离集团公司,从山西的东大门——阳泉市来到山西最西部黄河边上的大宁县,人人身兼数职,既是管理者又是员工,既是老总又是工程师、技术员、会计、司机、厨司、服务员、秘书,忙起来团团转,每个月回不了几天家。尤其是好多事情要和县里打交道,企业干部与行政干部明显不同的工作作风使他们常常感到难以适应,双方进行过许多的磨合。
          最困难的是资金问题。双孢菇项目总投资3.5亿,其中一期工程投资需要1.8亿元,而大宁公司成立时阳煤集团注入资金7000万,其余的资金需要银行的支持。工程上马时银行方面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态度非常积极。然而就在工程进入关键时刻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刻,银行方面却突然发生了变化,由于某种原因,当初答应提供资金的银行不能兑现。这无异于给李晋光和他的同事们当头泼了一瓢冷水,也使大宁县感到担忧。
          令人欣慰的是,两年多来,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李晋光和他的同事们都咬着牙挺了过来。眼下遇到资金困难,他们千方百计寻求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同时优化工程、优化工期,先生产后生活,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宁肯自己多吃苦也要把工程进行到底。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已不仅仅是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而是在完成一项为大宁人走出贫困,为子孙后代造福、积德的事业。
          目前,双孢菇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阳煤集团大宁公司争取在春节前种出第一批鲜菇,给集团公司、也给大宁县送上充满梦想的礼物。而大宁县对这个项目更是寄予了高度的期盼,这是迄今为止大宁县规模最大的一项产业工程,它对于促进大宁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正在大宁的黄土地上冉冉升起。美丽的梦想,在大宁的山川原野上放飞。

责任编辑:许华鹏    审核:申亚莉    审定:刘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