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他们是最普通的扶贫工作队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赞誉 他们是当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扶贫故事更是感人至深
编者按: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铭心刻骨,在脱贫攻坚战的阵阵号角中,到贫困地区去,到基层一线去,三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积极主动,没日没夜地干。寒风凛冽的冬天,他们坐着四面透风的“蛋蛋车”巅波于盘山路上;吃苦耐劳,起早摸黑地干。酷暑炎炎的夏日,他们徒步奔走在田间地头;热情细致,无怨无悔地担当,大雪封山,难挡他们进村入户、嘘寒问暖的脚步。
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件一件事情落地,一个一个贫困村走向富裕……他们的脸晒黑了、嗓子说哑了,脚底起泡了,眼圈熬黑了,身体消瘦了……
在壶关县店上镇的绍良村、瓜掌村、北大安、小南清、明自掌,集店乡的岭东村、东旺庄村、西旺庄村、北桥上村等9个贫困村,活跃着一支来自省城的扶贫工作队,这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这是一支充满朝气、勇于担当、团结奋进的队伍;这是一支经的住考验、让领导放心、让群众称心的队伍。他们就是省地税局驻壶关帮扶工作队
在这支队伍中,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李大队’” 的省地税局总经济师、省直单位驻壶关扶贫工作大队长李晋芳:
有 “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责任比‘天’大” 的省地税局税政一处处长、扶贫工作队队长,绍良村第一书记,身兼三职的郭刚;
有“决不让‘我们村’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省地税局调研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岳晓燕;
有 “扎根三年为了瓜掌村那个宏大的梦想”的省地税局咨询中心副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瓜掌村第一书记,一人挑起三副重担的耿泽;
有“明自掌村脱贫了,他却累的病倒了”的省地税局副处长,明自掌村第一书记张宏平;
在这支队伍中,还有五个长的又酷又帅的“80”后年轻人,他们没有独生子女那种娇骄二气,干起工作那是“个顶个”,他们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壶关县,那满满的正能量,可谓人气爆棚。他们分别是:
“组织建设、产业扶贫齐头并进,北大安村一举‘摘帽’”的省地税局直属一分局干部、北大安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员赵波;
“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脱贫大计”的省地税局行政审批处干部、小南清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员程晟;
“阳光产业+家庭农场探索扶贫新路径 ” 的省地税局规费处干部、西旺庄村扶贫工作队员田永昌;
“执着专注让北桥上村面貌焕然一新”的省地税局直属二分局干部、北桥上村扶贫工作队员张俊;
“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岭东牵手‘凤凰’共同打造脱贫致富路”的省地税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局干部、移民新村岭东村扶贫工作队员尚炜。
近年来,省地税局一届又一届扶贫工作队在壶关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笃定而稳健。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集中帮扶的9个贫困村,7个贫困村已在2016年整体脱贫, 2个尝未脱贫的贫困村“整村脱贫”攻坚战已全面打响,全民脱贫致富进入倒计时。近两来来,省地税局驻壶关扶贫工作队,为壶关县办了七件事。
一是给予壶关县争取扶贫资金1400余万元。
二是向9个村捐赠了60万元帮扶资金。
三是向9个村给予了价值11万元的爱心粮慰问品。
四是通过党费向重点脱贫村给予3万元支部建设费用。
五是为5个村购买了近5万元的电脑、打印机等急需的办公设备。
六是向学校捐助了1万元的图书、文体用品等。
七是为每户村民发放春联、“五道五治”工具、消署用品等,价值5万余元。
他们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在全省地税系统,更在长治市、壶关县广为传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他们用可圈可点的靓丽成绩,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他们无愧于这个时代,他们是当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李晋芳: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李大队”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生机盎然,一片片旱地西红柿散发出“太阳”的味道,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壶关县在省直单位驻村工作的帮扶下,正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上大踏步前进。这是向全省人民交出的最好答卷,更是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上的最好礼物。
抓好党建工作,三基建设,搞高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增强贫困村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准确定位,有序发展;做实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省地税局总经济师、2017年省直单位驻壶关县扶贫工作队大队长。身兼数职的李晋芳,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工作严要求,生活真情在,李晋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李大队”。
深入贫困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各贫困村基本情况,贫困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扶持的项目等情况。“李大队”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强调工作队员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他乡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沉下身子,访民情、解民忧,捐物资、扶贫困,抓党建、强队伍,跑资金、落项目,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驻村基层党员干部齐辛劳、洒汗水、乐奉献,与广大农民群众共建鱼水情,共寻致富路,共筑中国梦。“李大队”不仅要求工作队员这样做,自已更是身先士卒。
今年以来毎个月,“李大队”都要坚持深入壶关县七个省直单位驻壶关县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点,与大家召开座谈会,详细听取各个工作队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每个省直单位的扶贫工作队的近期扶贫计划、远期扶贫目标进行认真把关,为个省直单位的扶贫工作队的精准扶贫出谋划策,指出下一步脱贫攻坚的方向。
在壶关县的七个省直单位扶贫工作驻村扶贫点,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李大队”。
郭刚: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责任比“天”大
2015年,省地税局税政一处处长郭刚,接过驻壶关扶贫工作重任,既是扶贫工作队队长,又兼绍良村第一书记。刚刚上任的郭刚,面对尝未脱贫的绍良村,面对有着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绍良村,他深感责任重大。
绍良村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原名东韩。为纪念本村张绍良烈士,改此名。现有农户421户,1470人,1987亩耕地。过去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谷物、豆类等品种,生活处在贫困线以下。
面对绍良村的现状,行事风格稳健的郭刚,脱贫攻坚的第一步就是入户走访。利用一周的时间,郭刚起早贪黑,足迹遍布全村281户。
在对全村村民调查摸底情况明了的基础上,第二步抓基层党建工作。从“两学一做”,到全面加强“基建设”;从传承红色基因,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加强党的阵地建设,到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从深入开展共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带群众”活动,到成为全县红旗党支部,郭纲把“抓党建、强三基”的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处。全村48名党员、5名支部委员、建起8个党小组,全村党员带头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做表率,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绍良村涌现出了支部书记王金忠等一大批优秀农村带头人,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全村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兴产业、促脱贫”“要想富、上项目”。郭刚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与村党支部一班人共同研究绍良村发展规划,积极探索“项目拉动、能人牵头、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全社会帮扶”的脱贫模式,项目重点发展锁定设施蔬菜、规模养殖、光伏发电三大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精准的扶贫定位,使绍良村的集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16年建成温室大棚31座、春秋大棚220座、发展旱地西红柿790亩,建成全县最大的现代化蔬菜育苗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带动全村281户664口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成为壶关县“十大品牌”脱贫模式。
2016年,省地税局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模范单位,并在今年全省表彰大会上作为省直单位代表现场接受省领导颁奖。郭刚被评为长治市优秀第一书记。
岳晓燕:决不让“我们村”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岳晓燕,省地税局调研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壶关县集店乡东旺庄村就是她的扶贫点,更是她心中的“我们村”。
自从她入驻东旺庄村那一天开始,那里的百姓、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就与她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百多户人家,如今熟悉的就跟进自家的门一样。只要一进村,村里人热情的像看到久别的亲人一样。这家招呼她去家里吃饭,那家让她去家里休息,见面就与她拉家常,她和东旺庄村的百姓成了一家人,“我们村”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
岳晓燕所在的东旺庄村虽然不是贫困村,但是仍有部分贫困户存在,当地人称为“插花村”。
“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外柔内刚的岳晓燕,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她根据东旺庄村的实际情况,对照扶贫“两个精准”,经过充分的考察,与村级两委达成一致,与乡政府形成共识。把发展西红柿、豆角、党参等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把引进刺绣作为补充项目。
为了把这个重点项目落到实处,在带领村民赴晋城陵川学习党参等种植技术的同时,她县里、乡里两头跑,上下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
如今的东旺庄村种植业、养殖业搞的生风水起。那10亩能吃出“太阳”的味道的旱地西红柿,那65亩颇为壮观的豆角基地;还有那4000只鸡规模的养鸡场,15O头即将出栏的猪,更有那130只肥美壮实的羊,每天早晨从村东一直叫到村西头大阵势。正是有了这些发展前景不错的产业项目,带动着东旺庄村35户贫困户正在致富路上迅跑。
产业扶贫走上正轨,岳晓燕又在谋划新的扶贫项目,那就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2、5公里平展光亮的主干道,从村外一直延伸到村广场,走在这条笔直的大道上,东旺庄村的村民,那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外人是体会不到的,由此也成了东旺庄漂亮的地标。
在东旺庄村,还有让村民心服口服的就是把100亩废厂、荒沟、荒坡、荒田,经过开垦变良田的事。那一块块平整肥沃的良田,长势喜人的庄稼,换来的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在岳晓燕的努力下,多年来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水管设施老化、破破烂烂的村委会院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崭新的水表房、新打的集装井,清澈的自来水放心用。阳光洒满地的村委会院子,村民们有事没事都爱到村委大院转一转。
即使偶尔回到省城太原的家,她仍然牵挂着“我们村”。不是动员亲戚朋友同事捐衣捐被,就是号召大家捐书捐生活用品,或者跑到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收来的衣服经过仔细浆洗,分门别类进行包装,一包包爱心包裹送给“我们村”的困难群众。
永不满足的岳晓燕,为了让东旺庄村村民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她又在“精准”二字上做起了文章,她又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上,开始了她的调研考察之旅。
因为,东旺庄村是她心中的“我们村”!
耿泽:使命担当为了瓜掌村那个宏大的梦想
加强学习,领会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心系百姓,与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漂亮的字眼,这一条条高度的评价,用在他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就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一年四季和支村两委一道奔波在田间地头,操心春种,防火护林;烈日炎炎的酷暑,出入蔬菜大棚间,察看长势,关心收成;寒风劲吹的深秋,往返省里村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锲而不舍争取政策;冰天雪地的严冬,走村入户,利用农闲时节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坐下来与老党员、贫困户和群众促膝谈心,拉拉家常,聊聊党的扶贫政策,问饥寒询冷暖,增加与村民的情感;春节前为贫困户发面粉,送春联福袋、慰问信等,一年四季,他早与壶关县帮扶村的村民融为一体。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日,他与记者一起来到了独居老人赵元花的家。81岁的赵元花一把拉住他的手说,这几天没有看见你,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老人说长问短,语气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
因为他的关系,老人对记者也特别亲切。特意去另外一个屋,给记者抓了满满一把小麻籽,并叮嘱记者走的时候,再拿一个南瓜。为了留下这珍贵的纪念,记者按下快门给他和老人照了一张像,照片上的老人笑的特别灿烂,那是发自内心的笑,是一个普通村民对扶贫工作队员的爱。我们已经走出很远,老人还在向我们招手。
他告诉记者,身体尚可的赵元花,愿意独自一人居住,他总是经常去看望老人,和村委会成员为老人清理院子,操心她的身体,关心她的生活。
他,就是省地税局咨询中心副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耿泽,又是瓜掌村第一书记。
他所在瓜掌村,既是一个颇有价值的古村落,又是一个贫困村。为了让瓜掌村早日摆脱困境,让村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耿泽操碎了心。将近三年时间,他视瓜掌村的村民如亲人,更走遍了两个乡镇的9个驻村点。村里84岁的
根据瓜掌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合作社的大户带动效应,通过土地流转,大力推广实行连片花卉种植,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耿泽指着新晋崛起的8座花卉大棚,看着长势喜人的康乃馨,满棚的苗苗绿茵茵,耿泽自豪地告诉记者,明年的三八妇女节,就是康乃馨上市的好季节。到那时,红的黄的白的粉的,五彩纷呈的康乃馨香飘瓜掌村,小小瓜掌村将迎来八方客。 瓜掌村虽小,但是村里现存的明清古建筑,注定瓜掌村是个有故事的村。如令,通过耿泽的努力,他把明清时期发生在瓜掌村的故事,以及
明清古建筑,画成画搬上墙,一幅幅生动的故事,感受着历史中的瓜掌村,抚今追昔,今天的瓜掌村格外美丽。
如果能把明清古建筑复原,瓜掌村将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他想在山顶上修一座漂亮的凉亭,还想修一条连接停车场与古村落的“康庄”大道。
上可赏全景,下能搞体验;前看古村落,后摘康乃馨;中有农家乐,商、旅、文,种、养、加,瓜掌村的产业链相得益彰。
耿泽站在瓜掌村巨幅育新花卉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图面前,畅想着未来,向记者展示他的扶贫宏伟计划。
小小瓜掌村乾坤大无比。2016年,被评为长治市优秀扶贫队员的耿泽,还坚持在扶贫一线,还在壶关县、长治市、省城三地来回奔波,为瓜掌村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张宏平:明自掌村的脱贫攻坚领头人
张宏平,省地税局副处长,明自掌村第一书记。作为第一书记,不管干什么,张宏平都是身先士卒。
打铁还需本身硬!他坚持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始终坚持“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他认真履行农村第一书记的各项职责,积极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总揽全局的作用,在乡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与村党支部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在他的带头作用引领下, 2016年,明自掌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农民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修了道路、新做的高位水池,新建了30多亩温室大棚,发展了100多亩蔬菜,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改善,"三农"工作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明自掌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张宏平却累的病倒了,然而躺在病床上的他,还时刻牵挂着明自掌村的下一步发展。
赵波:北大安村组织建设、产业扶贫齐头并进一举“摘帽”
赵波,省地税局直属一分局干部,也是省地税派驻北大安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员。
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种植养殖,是赵波在众多产业扶贫项目中的点睛之笔。让我们看看赵波独特的产业扶贫之道。
一是着力发展集体经济。利用厅级干部带帽下拨的1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申请新建了一个四季日光温室大棚,用于无公害蔬菜种植,解决帮扶25个贫困户脱贫。利用积极争取到水利支持资金,兴建了12个春秋棚和1个四季棚,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破零问题。
二是努力培养种植养殖大户。通过开展座谈进行政策宣传,鼓励头脑灵活、相对富裕的村民试种大棚蔬菜、瓜果、西红柿等效益高的经济作物,通过成功经验和高效收益,引导和带领其他群众种植转型,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今年,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80余亩,豆角种植面积达到30余亩,养猪大户3户,养殖规模达到500余头。
三是产业资金投资稳健分红。将产业资金40万元,入股长治市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采取“保底收益”模式,每年获取10%稳健保底收益分红,当村里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再调整其用途,保证村集体有稳定收入。
四是组织成立农机合作社。对北大安村的800余亩农田进行土地承包,每亩保底分红1000元,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积极推荐和介绍包括省地税局税务大厦招聘在内的各种外出打工或合作社务工,促进了当地百姓多元创收,2016年顺利完成了脱贫任务,
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学好用活用足扶贫政策,通过完善组织建设,第一书记讲党课,创建文化活动室“每日农经”、“党的好政策”、“致富路”等特色文化传播,积极发挥村级场所的组织和宣传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致富、护林防火、五道五治等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赵波的产业脱贫之道前景一片光明! 赵波的党建工作、智力扶贫更是风生水起!
程晟: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脱贫大计
1983年5月出生的程晟,就职于省地税局行政审批处。2015年8月担任壶关县店上镇小南清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员。
走马上任的程晟,脱贫攻坚的第一大计划,就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六带头”、 “七一”主题党日、“喜迎十九大、党员先锋行”、 成立微信党小组等一系列活动的蓬勃展开,全村出现了党员带头弘扬正气、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生产致富、带头清洁卫生、带头维护稳定, 全体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 特别是在外务工党员,都是自觉定期在线学习,在线投票参与支部活动,随着新党员的加入,党支部更加活力四射,满满的正能量在小南清村涌动。
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程晟实施的脱贫攻坚第二大计划。积极申请享受“雨露计划”,代办大病和意外保险报销手续,集中办理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就诊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举措的实施,让小南清村的老百姓充分享受上了“三保险,三救助”;
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准确定位有序发展。成竹在胸的程晟,建起养猪场,多年集体经济破零。程晟还将计划通过“农户+合作社”的模式,购买生猪入股合作社,解决部分深度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这是程晟脱贫攻坚实施的第三大计划,也是重中之重;
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成立村卫生所、美化文体广场、让村民喝上安全饮用水......程晟正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实现自已的精准脱贫梦。
再过不久,程晟争取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就要开始施工,到那时,小南清村的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就会梦想成真。
在扶贫工作的路上,程晟一步一个脚印,走的那么踏实,走的那么自信,这就是那个永远在创新路上奔跑的年轻人。
张俊:执着专注让北桥上村面貌焕然一新
省地税局直属二分局的张俊,是省地税局驻壶关县扶贫工作队员,北桥上村就是他要在扶贫工作中争取出彩的第一站。
北桥上村的经济不富裕,北桥上村的村民生活不宽裕,北桥上村的产业项目不突出,北桥上村的村容村貌不美丽...... 北桥上村的村民需要换个活法。
辞别父母妻儿的张俊,2016年第一次来到北桥上村,北桥上村的一切,更坚定了他此行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没有急于拿出宏伟的脱贫方案,他没有冒然上项目,而是低调的开始了进村入户的第一项工作——调查摸底。
一户一户与村民谈心,一家一家了解村民的困难,一次一次与村级两委成员、乡政府领导研究探索北桥上村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
认识在学习中统一,思路在沟通中理清,目标在提高中形成。
看到村里年久失修的地下排污管道,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再看看村民渴求的眼神,善良的张俊心中难言滋味。
而村里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更让他寝食不安。
为了改变北桥上村现有状况,张俊详细拟定改造道路计划方案,争取扶贫专项资金,争取各种政策支持,通过各种关系,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
排污设施更换了,5500平方米的村级道路硬化了,昔日破破烂烂的北桥上村,一下子变美了,变靓了,北桥上村的村民高兴的不知说什么好。
村容村貌的成功改善,让张俊的脱贫计划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信心百倍的张俊又把功夫下在发展产业扶贫上。
养羊是北桥上村重点扶持的养殖项目。但是有的养羊大户,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放弃。张俊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边安抚养殖大户不要轻言放弃,一边数次往返省城、市、县信用联社,张俊的执着打动了省信用联社,张俊终于为养殖大户争取协调贷款3万元。堪比雪中送炭的3万元,让养羊大户扩大了养殖规模。张俊一心一意的帮扶举动,打动了养殖大户,主动要求帮扶带,并成了村里的典型示范养殖户,带动着一大批养殖户发展养羊等项目,养殖业成了北上桥村主打的产业扶贫项目。
张俊,就是这样,凭着一股执着专注的精神,打通了一个又一个环节,争取回一个又一个扶贫项目,改变着北上桥村的一山一水,温暖着北桥上村村民的心。张俊,在扶贫的道路上,永不言悔!
田永昌:阳光产业+家庭农场不断探索西旺庄村扶贫新路径
田永昌,省地税局规费处干部,省地税局驻壶关县西旺庄村扶贫工作队员。
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危房改造、产业扶贫,三基建设,一项又一项,对于处于贫困中的西旺庄村而言,每一项都是发展的重点,每一项都需认真研究,每一项都要尽快改变,每一项都丝毫马虎不得。
而对于刚刚接手脱贫工作的年轻的田永昌,第一次独立担当一个村的扶贫大任,全村老百姓能否摘帽,都与他密切联系在一起。但是,每一项都是横在他面前的“拦路虎”。
万事开头难。在困难面前从来不服输的田永昌,在其人生经历的路上,开始迈出扶贫第一步。
为了改变年久失修,多处严重损坏,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的主干道,田永昌跑县里政府,到有关部门申报,去乡政府协调,一次又一次的阐述,一次又一次的打报告, 筹资200万元,建成宽6.5米、长2.5公里的柏油路,亮化,硬化2387平方水泥路,外墙喷涂3682平方,修缮村残墙断壁1000米,铺设管道约850米,为全村300余户村民接通了自来水,33户贫困户的危房被改造。
别看田永昌年龄小,但是做事稳重缜密。在西旺庄村,小到宣传牌设置,大到村容村貌治理工程、公益设施建设,每一项都在田永昌的脱贫规划方案中,每一项都由纸上的方案,落到了实处。
2016年他又依托上级划拨的40万元产业资金,与村支两委一起研究,并积极争取乡政府支持, 建起了花卉基地,通过产业分红,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收益。
如今的西旺庄村,从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到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从整洁的道路,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到小学教室、村民安装宽带等,样样是精品,件件有人管,老百姓的生活比蜜甜。
以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形式,培育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果类作物,以晋药集团、振东集团为平台,大力发展中药培植等为基础的观光采摘及家庭农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发展阳光产业西旺庄公墓事业项目,确保百姓增收可持续发展。田永晶所在的西旺庄村的2016---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一步步进入实施程序。近期,他与省市县残联将联合举办一次“助残送温暖”活动,为西旺庄村残疾人上门办理残疾证,送上爱心助残工具。在探索扶贫新路径上,他还有很多很多想法,他还在为这些想法变为现实而奔波。
这就是田永昌,一个追求生活完美,更追求工作完美的扶贫工作队员。当然,这完美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巨大努力和付出。
尚炜: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岭东牵手‘凤凰’共同打造脱贫致富路
春天鸟语花香,秋天瓜果飘香,跑马场激情澎湃,农家院温馨暖人,昔日的岭东穷窝,今天的岭东福地——凤凰山庄华丽登场,从此让移民新村岭东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尚炜,省地税局大企业局干部。2016年8月,尚炜成为省地税局驻壶关县集店乡岭东村一名扶贫工作队队员,见证了岭东村前后惊人的变迁。
原来的岭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吃水困难,产业单一,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年轻后生连个媳妇也找不下。2015年底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穷了一辈子的岭东村村民,望着眼前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别墅”,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大马路,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让他们深感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啊。
尚炜所在的省地税局扶贫队,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步脱贫为根本之策,紧紧抓住移民搬迁的良好契机,积极协调各方,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搬迁后闲置的山林、村落、道路等资源评估入股凤凰山庄旅游合作社,获得收益分红。山庄开门迎客后,景点美名传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朋友,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既是股东又是员工,收入节节高升。同时积极帮助村里的种植大户能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带动有条件的农户开展旱地西红柿和豆角种植。2016年底经过多方努力,150kw光伏发电正式并网发电,成功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另外,省地税局扶贫工作队还利用帮扶专项资金建成了村卫生医疗室和文化活动室,帮助村里整修了道路。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2016年底,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一个个看的见、摸的着的新变化,吸引着一支支扶贫工作队走进岭东新村,探寻岭东变化的真谛,尚炜侃侃而谈介绍着岭东的变化,也让尚炜在移民新村的人气爆棚,不管走到哪,总有很多人围着他,商量移民新村下一步发展计划。如今的移民新村处处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