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教育发展增长极
区域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任务,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的新定位,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提振了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信心。
甘肃天水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弱,尽管近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相对突出,要加快天水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好机遇,激活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要素,打造区域内教育新的增长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提升理念,东联陕西巧借鉴
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区域教育发展的前提。2009年,国家提出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科研优势明显。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与陕西宝鸡毗邻,具有和陕西历史文化相近、地理位置相接、基础教育发展相似的地缘特质。
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天水教育必须主动作为,积极和西安教育对接,积极借鉴西安、咸阳、宝鸡等市的先进办学经验,联手打造“互联网+”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观摩、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等活动,通过教育专家引领、资源共享、区域拉动、教师互动,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教育联动体,集聚陕、甘两省发展教育的优势,提速发展。
全面育人,传承文化汲营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主题。要用高尚的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获得新知。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先秦文化和三国文化等五大文化。
在新的发展时期,天水教育要打好地域文化牌,把弘扬五大文化作为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各项教学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组织社团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形成特色、提升品位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的“教育场”。区域教育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引入外地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做好校园布局规划的顶层设计,激活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提炼学校的校史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组室文化,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一步凝练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推进均衡,城乡统筹促发展
天水市现辖秦州、麦积两区和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五县,除秦州区外均为贫困县区。各类教育之间、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实现均衡发展任务相当艰巨。
做强农村学校。天水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的欠发达市,教育的重点仍在农村,要把办好小规模学校作为长期任务,坚持推广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走教”模式,不断探索完善“学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教师动态调节机制,实行学校之间教师交流、岗位设置、教师聘用等方面的统筹管理,使小规模学校由“小而弱”向“小而优、小而强、小而美”转变。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向1500人以下行政村延伸,整体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力争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
做大城区教育。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进一步拓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严格落实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推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2521”计划,实行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捆绑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做优职业教育。天水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要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秦州新城划拨土地1000亩,投资11.38亿元启动建设天水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中职学校资源,每个县区集中办好一所规模适当的示范性中职学校,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的对接,推进产教结合、集团化办学,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