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专家:一线城市房价若打八折刚需族可入手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取消限购"一日游"的"乌龙剧"再次上演。呼和浩特市政府相关部门发布文件宣布取消限购,从而成为正式发文确认取消限购的国内第一城。不过,露面没一会儿,这份文件就默默地从网站上消失了。更妙的是相关负责人的回应,这份政府文件有两个字打印错误,需要重新发布。直到现在,昨天发文的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的网站,也还没发布新版的文件。改两个字真有这么难吗?与呼市政府的纠结相对应的是,当地楼市已经异常严重的库存积压,可售面积正持续增加。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住宅仅成交1944套,而销供比则只有0.37。这更突显了呼市政府救市之迫切。不仅是呼和浩特,目前,全国多地都面临房地产下行对地方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也不仅是呼和浩特大摆乌龙,此前已经有多个城市被传出要取消限购,但最终都没有最终形成文件正式执行。楼市限购要不要取消?能不能取消?哪些地区可以取消?哪些地区不能取消?回答这样的问题也许真的比较复杂,有难度。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像羞答答的大姑娘,扭捏、纠结、欲罢还休。但无论如何,发布取消限购这样重大的消息,以"打错了两个字"之类的理由先发文后收回,不但不会促进当地楼市的健康发展,更再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经济之声:前面我们说到,今年以来,限购取消风声越来越高,杭州、无锡、温州以及广东等地纷纷传出限购取消的信息,但都表现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像呼和浩特这样直接取消二套房限购的城市并不多。或许是舆论压力巨大,这一通知在上网半天之后便夭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经济学者马光远说,面对天量库存和低迷的成交量,地方政府目前的心态非常微妙,像呼和浩特政府这样决定之后又称印错字的行为,对自身的公信力是很大的损害。
马光远:目前情况下,很多城市房地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库存。呼和浩特年初时候的库存已经达到1760万平,在全国高居第一。如果按照它6月初的销量,恐怕要消耗40多个亿。在这种情况下,限购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因为房子太多了,一方面没有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买得多也不影响居住需求。所以,明确发了文,又撤回去说有两个字错误,这对整个政府的公信力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经济之声:中国有一句俗话,枪打出头鸟,这也是地方政府目前的心病根结所在。第一个取消限购,似乎就意味着要担上第一个救市的“罪名”,意味着又要抬高房价。那么,地方政府害怕的这杆枪是谁在举着?是中央政府?还是社会舆论?马光远分析,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在于自身。
马光远:目前地方政府在房地产问题上心态非常复杂。既想救,整个房地产投资也好、销售也好,整个市场的下滑对地方经济来讲影响非常大。但是又怕外界压力非常大,比如一旦取消限购之后,特别是如果是第一个取消限购的压力非常大,谁也不愿意承担要救市的罪名。
从中央层面来讲的话,不应该有太大的压力。因为政府工作报告里都已经很明确各个城市按照自己的情况分类进行调控,也就是已经把调控的权利已经下放给地方各个城市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压力还是地方政府自身。而这种心态,就是不正常的出发点,事实上影响了它作为政策的中立者应该持有的客观的立场。
经济之声:目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地方政府从公积金政策放松、放宽购房落户、价格下调干预、购补贴或契税减免等方面展开微调救市,但住宅成交仍维持低位,意味着地方政策密集微调效果甚微。马光远提醒,房地产市场迎来拐点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智的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调整好心态,这样有利于制定出更加客观合理的楼市政策。
马光远:房地产的转折点已经很明确无误的已经到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地方库存消化期那么长,第二个销量在下调,投资在下滑,留下房地产的资金也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当然应该调整了,不是要选择什么样的临界点,而是有没有站在一个客观公立的角度去制定房地产的政策。
经济之声:像呼市一样,目前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很多城市的工业投资都明显萎缩,在消费刺激短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加大对房地产的消费和投资的刺激成为一个重要选择。未来,必将有更多城市选择取消限购。但是,限购就一定可以拯救楼市么?已经拥有自主权的地方政府究竟应该如何为自己量身定做有效的楼市政策?现在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已经在线上,我们和他继续探讨,取消限购您觉得像呼市这样的城市能不能挽救楼市?
杨红旭:暂时的话不会有很大的效力。因为像呼和浩特这种城市主要是库存压力比较大,就是前几年的话开发过度,房屋供应量比较大,而本地需求又不够旺盛,尤其是今年以来楼市降温之后这种地区比较明显,所以导致消化周期比较长。
按我们的统计,去年底我们统计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住房消化周期,呼和浩特是排在第一位的,需要37个月才能消化完毕。对这种城市即便取消限购,现在对楼市影响并不大。当然这个信号是比较明显的,就是说地方政府不愿意在过去一样一刀切的进行所谓的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干预手段。所以,短期效果不明显,但长期是释放一个好的信号。
经济之声:那您觉得咱们再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他应该怎么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个比较合适的政策,才能够真正的救楼市呢?
杨红旭:地方政府首先要摆正心态,就是城市发展不能过于依赖房地产,这个必须要明确这一点。第二要对房地产发展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比如说保障房必须要到位,这样的话,棚改房城市改造应该是积极的推进。第三对于新城区要发展要适度,不要过于盲目的发展远郊新城,这样容易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第四要保护真正的刚需自主需求,就是第一套和第二套都要进行改善,需要进行保护,不仅是有相关的限购取消,而且要对于相关困难群体的住房补贴。比如贷款能不能减息,能不能支持一些小新城购房,而这个要出台一些措施进行支持和扶持。
最后,对投资投机需求,尤其是投机需求还是要进行抑制。随着我们的住房信息的联网,我们的棚改统一更新支付的网站,随着我们的房地产税的立法,我认为是要加大对于投资性需求的抑制。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使整个经济结构,政绩观,包括房地产的一些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从所谓的保证民生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去着眼,去布局。
经济之声:另外您简单说一下,刚需现在要不要入市?
杨红旭:刚需的话就呼和浩特,我认为可以等一等。
经济之声:刚需也可以等也不急着买。
杨红旭:对,就是说等到下半年我们再看。
经济之声:其他城市呢?
杨红旭:像一些一线城市,市场比较强的城市的话,刚需是没必要等的。看到一些楼盘正在促销,打个8.5折,打个8折其实就可以考虑了,因为过往的经验是只要折扣达到8折的话就可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