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教育扶贫呈现五大特征

11.07.2017  21:04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10个市县教育扶贫调查结果显示,近两年,山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大局,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教育脱贫政策,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以下五大特征。 

  一、精准资助帮扶对象 

  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学生为重点,加大资助力度,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落实了多层次夯实教育脱贫基础、多途径拓宽教育脱贫通道、多方面拓展教育脱贫空间等一系列包括20条政策在内的《山西省教育行动扶贫计划》,资助面达到全覆盖。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0个市县中,2016年,共筹措中央、省、市、县各级教育资助资金8.1亿多元,金融贷款7.7亿元,共救助各类贫困学生72万多人次。在此基础上,各地对“雨露计划”扶持对象中1.2万名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共发放补助资金3827万元;通过金融教育扶贫,为9万多名贫困高校生提供免息贷款7.7亿元,做到精准扶贫,应助尽助,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二、技能教育成效初显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着眼教育精准扶贫,突出抓好贫困县贫困户的重点扶持,重点抓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和“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扶贫培训,面向吕梁、太行山区等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和实际需求,采取“分段式”、“点餐式”、“走出去,引进来”、“理论+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教育精准培训,推荐就业。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培训班学员每人给予1000元的培训补助,保障学员接受全程免费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走出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三、师资力量不断加强 

  以贫困地区乡村师资建设为重点,加大补充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充实教师队伍。一是加强与师范学院联系,积极引导大学生面向生源地农村学校就业,为贫困县招聘补充特岗教师。二是建立乡村教师生活保障制度,按照每月300元的标准向贫困县的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定期给乡村教师进行免费体检,建立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机制,保障乡村教师和经济困难教师待遇。三是加强城乡教育联盟管理,大力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四是教育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开展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和贫困县特岗教师培训,送教下乡。 

  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整合教育项目,加强标准化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全社会扶贫蔚然成风 

  一是实施强弱学校对口帮扶。鼓励省级示范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从办学理念、优秀教师资源等方面实施一对一、多对一的帮助和扶持。全省非贫困县的88所省级示范高中和58个贫困县的67所公办普通高中已结成对子。二是群策群力驻村帮扶。帮扶重点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实行领导包村、工作队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扶贫计划,筹集扶贫资金,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