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
●环渤 海地 区综合能源 基地
●贯通东西的现代物流基地
●文化旅游休闲基地
●生态绿色产业基地
走进京津冀,融入环渤海。5月10日上午,一趟满载大同市各区县各类货物的列车从大同火车站出发,当日到达南仓,次日到达塘沽,这是大同市开往京津冀地区两站直达的首趟白货快运专列,也是我省加强环渤海地区区位间合作的诸多举措之一。
近日,我省出台了《关于 山西 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步伐,全方位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发展任务,致力于打造4大基地:强化能源保障,打造环渤海地区综合能源基地;发挥区位优势,打造贯通东西的现代物流基地;提升文化旅游档次,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基地。
环渤海地区除了京津冀区域还涵盖山西、 内蒙古 、辽宁、山东4省(区、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共约19.3万亿元,占全国的28.5%,是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各区域之间资源禀赋互补性强、产业梯度层次明显、合作开放优势突出,能够赋予我省更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顺应大趋势,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借助国家发展战略的强力引擎,对于一省一地发展至关重要。
去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部署了包括山西在内的环渤海地区,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成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对我省影响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机遇。
此次我省出台《关于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是以《纲要》为指南,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扩大开放新格局的要求,以“三个突破”推动“六大发展”为中心,以转型综改建设为统领,以环渤海地区省际合作对接为抓手,全面深化省际间在能源、交通、生态、产业、市场、旅游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
《实施意见》共部署九项发展任务: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环渤海内陆协作区的支撑力;强化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地位,打造综合能源基地;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共筑环渤海生态屏障;共建共享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对接合作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促进交通、水利等设施互联互通,保障合作发展;对接环渤海市场体系,形成区域市场一体化格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下一步,我省还将建立省级层面工作制度,指导和统筹推动环渤海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协调我省涉及环渤海合作发展的重大规划、政策、问题,做出工作安排。编制实施《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带动作用较强的重大项目,尽快推动我省融合环渤海经济圈发展。
“十三五”期间,通过各项措施的开展推进,我省将力争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社会保障共建共享的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成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新引擎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