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万名干部驻村同逐“小康梦”

10.08.2015  10:51

      在帮扶点兴建水利设施,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多年来,我省每年万名干部深入贫困村,送政策、办实事、解难题、助发展。统计显示,仅2011年至2014年,全省落实帮扶资金139.9亿元,新上项目3.73万个,连续4年包扶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20%。
        2011年开始,全省进一步引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启动实施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组织领导干部每人包扶一个行政建制贫困村,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增收项目,带动农民增收。2014年,在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领导干部包村增收范围,整合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力量,组织1万余名包村领导、3.1万名机关干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对接帮扶。今年,我省采取领导包村,工作队驻村,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办法,对80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000个贫困人口较多的低收入村实现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为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管道”作用,各级驻村干部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结合产业扶贫开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重点工作,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省交警总队组织干警结对联户,50名干警结对帮扶包扶村的50户贫困户,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朔州市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领导包村增收干部下乡住村工作的通知》,开展了各包村领导“住进村”、乡镇党委会“开进村”、机关服务“送进村”、产业扶贫“扶进村”的“四进村”活动。
        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年底考核……我省以“严”字当头,逐步推进干部驻村的制度化、常态化。各市也都结合当地的工作实际,出台了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长治市出台了《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对贫困重点村定点帮扶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对全市贫困重点村实施定点帮扶全覆盖。
        扶贫攻坚第一要务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首先要选准产业,这一理念在驻村干部心中扎下了根。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郭新民在包扶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借羊还羊、滚动发展”的方法,免费向贫困户赠羊,养羊3年后同等数量归还,用于滚动扶贫。省证监局局长孙才仁带领驻村工作队组建众筹基金,帮助包扶村利用“众筹模式”和市场化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据统计,去年各级包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帮助包扶村发展经济林73.76万亩,养殖项目3786个,实施劳动力转移输出24.97万人。(记者 赵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