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09.12.2015  12:56

近日,本报记者就“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采访了市中小企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韩若兰。

问:“十二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答:“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规模得到快速扩张。

到2015年,全市民营企业达到8.7万个,比2010年增加8000个,年平均增加1600个;从业人员达到61万人,比2010年增加6.02万人,年平均增加1.2万人;增加值达到454亿元,比2010年增长51.8%,年平均增长8.7%;总产值达到1593.3亿元,比2010年增长43.3%,年平均增长7.5%;营业收入达到1479.6亿元,比2010年增长40.3%,年平均增长7%。

问:“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全社会极大关注,我市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2012年5月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从创优政策环境,设置1000万元市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方面,力促中小企业成长。特别是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全省金融振兴、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出台了《推动金融创新促进“六大发展”的意见》、《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管理意见》、《财政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评价激励实施意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晋中市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和《重塑晋中民营企业家队伍形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重点围绕解决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想实招,谋破招,充分挖掘现有政策空间和财力空间,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实际效果好的措施、办法。

二是推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了帮助我市中小企业固本强基、规范发展,从2013年6月份开始,我市实施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制定《晋中市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开展“一企一策”专家指导服务,截至“十二五”期末,在全市300户企业中开展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其中管理标杆企业可达50户,管理达标企业可达100户。这些企业在项目用地、银行贷款、担保融资、以奖代补等方面享受市政府十条优惠政策,从而实现规范发展、做大做强。

三是推进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共性需求,我市从2012年起,进行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晋中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综合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平台建成以来,引入服务机构62家,连接经营者素质提升在线培训8讲,发布服务信息、经济监测信息、产品信息、政策法规信息74条。此外,与驻市10所高校合作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近400名大学生建立了网店;引入中东贸易平台,推进国际OTO第三代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帮助企业拓展中东地区市场,与25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开通微信平台,发布企业产品信息和市政动态;引入智慧生活移动平台,为30多家服务型小微企业量身制作了APP及微信平台;帮助40多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征信档案。建设产业窗口平台,开展面向行业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到2014年,鸿基公司承建的纺机产业窗口平台、斯普瑞公司承建的液压产业窗口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了检验检测、公共技术研发和技术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服务;红海公司承建的玻璃器皿产业窗口平台、太谷健龙公司承建的太谷特色食品产业窗口平台,已经全面加快了建设步伐,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为行业内小微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全面启动县级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建设,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2015年,按照全市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的要求,以实现省、市、县三级的联网和联动为方向,以承接市公共服务平台为切入点,全面启动县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建设。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相继入驻晋中;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升级和增扩网点,试点私募基金等,大大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政府支持优质小微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上市成功将奖励20万元,并享受相关政策优惠。截至目前,我市已有8家企业挂牌,占全省12家的近2/3。特别是天津股权交易所山西分市场2014年4月建在我市,不仅为我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拓宽了渠道,而且为全省的民营企业搭建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强化担保体系建设。我市坚持把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担保机构50家,占到全省的近1/4,注册资本金25亿元。

五是坚持分类指导,推动民营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按照“创办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总体思路,引导民营企业形成了有晋中特色的梯次规模结构。大力支持创办小微企业。“十二五”期间培育了榆次荣村小企业创业基地、沪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12个创业基地,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2.83万平方米,入住企业426个,从业人员7024人。“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培育小企业共7212户。实施“小升规”企业成长工程。2014年开始,对营业收入500—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建立了数据库,落实奖励引导政策,两年共新培育“小升规”企业90户。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制定梯队培育计划,完善联系企业制度,实行点对点精准帮扶,“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55户。

问:“十二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划设想是什么?

答:从“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我市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是内外叠加长期形成的。外部主要体现在增速放缓、“三期”效应叠加、总需求低迷、产能过剩、能源供给多样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方面;内部主要体现在煤焦产业占比过大,工业结构畸重,家族式企业占比偏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管理粗放、融资难、用地难、用人难等问题,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十三五”时期,我们着力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障碍,推动传统行业、骨干行业稳健成长,培育壮大新兴业态,使民营企业规模体量和质量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率先实现翻番,对全市经济增长、就业扩大、科技创新的贡献不断增加,成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