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验全国交流
30.10.2021 08:18
本文来源: 太原新闻网
10月29日,全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研讨会议召开,市应急管理局代表我省在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多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共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09处、有效避难面积71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市级统筹规划建设、县区改建挂牌管理、乡街协调启动宣传”的工作模式,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能力作出了积极努力。2008年以来,结合“百校兴学”工程,在抗震设防8度的基础上,我市要求新建学校全部提高一档设防。从2016年开始,全市新建医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全部提高一档抗震设防等级。目前,我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是全国抗震设防烈度最高的省会城市之一。此外,我市还将应急避难场所作为防灾减灾宣传的基层阵地,开展防震减灾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度。
此次全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研讨会,主要讨论各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交流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推动进一步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会上,河北省、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浙江台州市、四川成都市和我市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文来源: 太原新闻网
30.10.2021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