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经济保持较高增长但下行压力仍大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稳增长、保运行、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调结构、转方式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今年上半年,国内工业经济运行的压力很大,全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在低位运行。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用电量等要素指标一直呈下降态势,大部分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由于个别企业新产品拉动及去年我市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全市工业增速仍在较高位运行。工业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与企业经营困难并存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280.7亿元,增速11.2%。比省考核指标(4%)高7.2个百分点。其中,非煤产业占比为86.1%,比省考核指标(73%)高13.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工业)增速高位运行与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并存。今年以来,我市规模工业增速一直在高位运行,一季度同比增长18.2%的增速在全国排在前列,随后逐步下行,上半年增速为11.2%,在全省列首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9%)15.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3%)4.9个百分点。但同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65%的企业产值负增长或者停产,亏损企业和亏损面都比去年同期增加。在工业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经济高位运行,主要是由于个别企业新产品的拉动和去年同期基数低的原因。数据的高位运行缺乏实体企业的强力支持,工业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很大。工业结构转型成效显著企业层面运行堪忧
调整结构工作和市场倒逼促进了全市工业的结构转型。随着智能手机组装、动车轮对等一批新产品的投产和扩大,以电子设备和高端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工业绝对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比为43.9%,已经超过能源、原材料行业之和。我市的工业结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据市经信委的专家介绍,企业层面的运行状况堪忧。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困难。一是产值负增长和停产企业占比和去年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亏损面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1.1%;三是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用电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四是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弱化。全市四个年产值百亿元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67%。上半年,只有富士康产值实现增长,其它三户企业上半年比同期共减少93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下拉作用达到200%。五是县区工业举步维艰。上半年,由于县区工业主要是传统产业,新的工业项目和增长点很少,工业经济全面下滑。全市10个县(市、区)工业经济增速没有一个实现正增长。县区工业的萎缩,不仅对全市工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当地的财政收入和群众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我市的行业运行状况也不乐观,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上游产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跌,整个行业规模效益下滑,企业面临的困难形势有常态化、长期化的趋势;冶金行业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钢材价格延续去年走势,持续下滑。电解铝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多数厂矿出现亏损。企业为了保市场,增加煤炭产量。我市煤炭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勉强正增长;食品(轻工)行业则竞争十分激烈,今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产品档次降低,醋等食品产品整体价格下降,增加值出现负增长。直面问题正视压力以改革调结构促升级
市经信委的专家详细分析了造成我市上半年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市新的增长点仍然偏少。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手机组装产品已经进入更新换代期,拉动增长的效应将失去,6月份当月产值已经出现负增长,若换代产品引入滞后,影响将更加严重。另外,一些新项目没有按期投产,对全市工业增长也有很大影响。企业生产的内生动力减弱,全市工业运行压力很大。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库存增加的情况下,企业亏损增加。
下半年,我市支柱行业仍然不会改变在调整结构,压缩过剩产能,转变发展方式形势下运行的局面。而且由于去年同期基数逐渐提高,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速的压力将加大。为此,我市将积极落实省减轻企业负担60条和市政府出台的相关工作方案。市经信委将组织14个工作组,深入14个开发区、县(市、区) ,积极主动为企 业服务。加快“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开发区要保障本辖区内今年投产的项目和10户联合试运行的煤矿按期投产。特别是阳煤化工新材料、东山热电等重点项目。帮助企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半年,市经信委已经推出两批“太原市重点工业产品推荐目录”,共215个重点产品,以供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和有需求的单位积极对接。从长计议谋划工业。抓住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机,坚定“工业立市”的理念,以开发区为主战场,通过科技创新、金融振兴,规划好我市以高端制造、互联网+、新材料等产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