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六大举措推进收入倍增工程

26.06.2014  00:54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努力拓宽增收途径,全力推进收入倍增工程。
  
  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我市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用工监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调资。今年一季度已有15家企业签约实行工资集体协商;人社部门对1141户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进行了检查,主动监察率达到100%;按政策审批今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级工资晋升,1~3月份共审批232家单位9361人,同时为2035人办理了日常工资变动手续。
  
  促进就业创业。我市积极实施就业优惠政策,努力拓展就业渠道,继续提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水平,定期召开现场招聘会。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就业1.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111人;创业带动就业34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51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控制在4.2%以内。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认真实施就业培训全覆盖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认真做好技能鉴定工作。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002人;创业培训66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120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300人;技能人才培养(鉴定合格)447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1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市已基本建立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救助、重残救残、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捐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为重要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各项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及时按政策调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截至今年3月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5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94.11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78万人。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增加242元;提高了城乡低保金、农村五保补助金;帮扶困难职工19230户;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79万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90元,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住院封顶线不低于15万元。
  
  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出台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安排专项资金1.75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
  
  税收及落实减免税。据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调查,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国税完成税收31.78亿元;地税完成税收24.03亿元;减免、抵、退税款2.97亿元。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dts_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