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战略构想
一、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全国发展迅猛,已经融入到经济各个领域中,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加快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园区是本地电子商务服务枢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富有活力的知识社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载体,是电商集聚、服务聚合和创新整合的电商生态圈。截止2015年3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子商务园区超过510个。我省目前只有侯马电商产业园和太原高新区电商产业园两家。
我市电子商务的现状是比较落后和零散的,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生存困难。具体讲,截止2014年底,我市注册登记的企业总数为111733户,其中已监测到开展互联网商务活动的主体达到12038户,占企业总数的10.78%。全市共有工商登记信息含“电子商务”的企业37家,注册资本2.25亿元人民币,其中2014年新设企业14家,注册资本1198.1万元人民币;目前我市已监测的本地网络交易平台有28家,平台中只有9家能够维持经营。同期全市网民数量约为162. 93万人,其中手机网民数量约为125.42万人,全市有56万互联网网民进行网上消费。2014年全市网民从各种电子商务平台购入金额达4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左右,其中从淘宝系平台购物金额达36亿元;全市电子商务从业者通过各种网络交易平台向外销售额达4亿多元,但大多不是我市生产的;全市整体电子商务贸易买卖比达12:1。2014年,我市在淘宝系平台的活跃网商有5900多家,全年卖出排名全省第五,买进排名全省第三。在淘宝发布的2014年城市电商指数中我市全国排名第155名,省内排第4名,其中灵丘县全国排第467名,全省排第15名,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南城商圈是我市较为成熟的商业中心,周边拥有2万左右的实体商户,近两年受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传统商业面临严峻的形势,转型升级、采用O2O模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已迫在眉睫。
为此,充分发挥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东信国际集团的商业优势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产业转型的需要,是传统企业升级的需要,也是社会创业、创新的需要,必然会助力大同经济的发展。
二、在我区建设电商产业园的设想
(一) 运营模式
园区实行政府主导下的企业负责制,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作为园区管理模式。由开发区管委会与东信国际共同组成大同电商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园区的宏观决策和监督管理机构。由东信国际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
(二)建设规划
园区位于大同开发区城南片东信商贸城二期2号楼,总建筑面积73938平方米。规划建设一个集聚区(电商企业集聚区)、一个平台(“创新互联网思维+电子商务+大数据”为特色的公共技术平台)、三个中心(孵化中心、营销中心、服务中心)、四个 基地 (电子商务产业培育基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项目采取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项目初期以东信商贸城二期2号楼为核心枢纽,辐射带动整个城南商圈和全市电商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打造大同经济转型发展绿色生态圈,以大同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为龙头,在“电商实体化,传统在线化”的时代经济进程中起到“扶小兴大,抱团发展,开放共享,和谐共进”的积极作用。促使电子商务和相关传统企业共同成长,进而带动经济、文化、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发展,用互联网新运作模式和思维改变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集约化管理程度,实现企业高效经营,助力大同经济绿色崛起。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大同市最具规模的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和国家级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8亿元以上,直接解决就业1500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0000人,日平均物流发包数量在30万件的大型综合性商务圈。
关闭 电子商务管理 全国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分析系统 电子商务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