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戏曲剧种经典选段 展示艺术教育丰硕成果
荟萃戏曲剧种经典选段 展示艺术教育丰硕成果
——山西省艺术院校第九届戏剧教学剧目汇演隆重启幕
12月10日晚,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主办的山西省艺术院校第九届戏剧教学剧目汇演在省城星光剧场开锣,戏曲组台演出隆重举行。本届戏剧教学剧目汇演包括两部分,一是戏曲组台演出,重点展示剧种教学特点和传统剧目传承情况,二是从11日陆续开始的5场新创剧目展演,突出展现各院校以教学为中心在剧目创作上取得的新成果。参加组台演出的剧目是从全省12个艺术院校的96台剧目中精选出来的,参加演出的为全省艺术院校戏曲和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中既有学戏四、五年的大专学生,也有刚步入中专的一、二年级新生,荟萃了全省艺术院校梨园学子刻苦学习的优秀成果,凝聚着辛勤园丁的心血。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歆及来自全省各市文化艺术院校的专家、老师、艺术专业学生和观众一同观摩了首场演出。
手眼身法步,薪火相传,展示梨园新苗风采;生旦净末丑,生生不息,播撒戏曲艺术希望。首场戏曲组台演出剧种荟萃,精彩纷呈,全场精选了晋剧、蒲剧、昆曲、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各剧种代表性选段,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省艺术院校戏剧教学的新成绩,共包括《戏曲基本功展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蒲剧《拾玉镯》(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蒲剧《挂画》(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昆曲《九龙杯》、上党梆子《二进宫》(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小品《聊天》(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北路梆子《荆钗记》(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晋剧《追韩信》(晋中市文化艺术学校),晋剧《渭水河》、晋剧《柴桑关》(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等十个选(片)段。
演出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选送的《戏曲基本功展示》中拉开帷幕。跟头、腿功、把子功,一招一式准确到位,尽显戏曲魅力;团扇、水袖、唱腔,一板一眼有模有样,浸透师生汗水。《戏曲基本功展示》紧紧围绕戏曲教学环节中的6项基本技能全方位展现了学院基础教学成绩。近年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坚持“以戏带功、以戏出人”原则,在教学中始注意夯实“四功五法”,为戏曲人才培养和戏曲艺术传承打下了扎实基础。同学们在台上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也是观众对学院近年来教学思路的肯定。
蒲剧是我省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剧种。作为蒲剧艺术重镇,运城、临汾两市文化艺术学校选送了蒲剧经典剧目《拾玉镯》和《挂画》选段。这两个唱做并重的选段考验着演员的综合素质。《拾玉镯》选段中,黄泽玉同学动作自然流畅,将程式和情境融为一体,塑造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挂画》选段中,小演员张玉蕊驾轻就熟,将椅子功展现得娴熟优美,让观众一睹蒲剧特技的风采。两位演员能够深入角色,揣摩人物,较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务。通过她们出色的舞台呈现,说明塑造人物这一戏曲艺术的核心任务被很好地贯穿在了艺术教育的日常实践中。
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选送的昆曲《九龙杯》选段,以其区别于梆子系统细腻婉转的唱腔和悠扬回环的旋律吸引了现场观众目光。历史上,上党梆子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昆曲、梆子、皮黄、罗罗腔、卷戏在内的五种声腔元素,在戏曲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其中,作为“百戏之祖”、拥有600年历史的昆曲在唱腔、表演系统等方面成熟完善,曾对各地方戏产生过深刻影响,历来为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所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承上党梆子艺术,向其它剧种吸取营养,他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发挥昆曲等折子戏的教学示范作用。舞台上,13岁的小演员郜熠东扮昆丑这一难度不小的行当,其行腔舒缓、充满张力的演唱和表演将昆曲水磨腔与丑行特色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这段展示是当代戏曲艺术教学向传统致敬、向传统学习的寻根宣言。
传承与创新是戏曲艺术腾飞的双翼,是驱动戏曲艺术发展的双轮,同样也是戏曲教学的核心任务。本场演出中移植自京剧的晋剧选段《追韩信》就是晋中市文化艺术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的最新成果。在移植过程中,他们既注意吸收京剧艺术在唱词、身段等方面的精华,又在唱腔、配器设计上下功夫,注重保持和发扬晋剧艺术的特征、特色。这一尝试性创作,无论对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还是即将走向舞台的学生都是一次特殊的“考试”。从汇报效果来看,该选段注重唱、念和人物塑造,唱腔流畅完整,表演细腻活泼,符合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和晋剧艺术的本体特征与要求,很好地避免了移植剧目同质化倾向,获得了现场观众认可。
“听罢南梆听北梆,慷慨激昂不寻常。”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选送的北路梆子《荆钗记·投江》选段也有不俗的表现。跌宕苍凉的唱腔,悲怆隐忍的风格,小演员张萌深入钱玉莲这一悲剧女性人物内心世界的表演入木三分,把现场观众带到了人物命运的起伏之中。尤其是舞台上伴随着唱腔翩跹舞动、上下翻转的水袖,时而表现人物波动的情绪,时而展示落入江中的情态,灵活自如,生动形象,把戏曲艺术虚拟性特征充分展示了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登台的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选送的晋剧《渭水河》和《柴桑关》选段。《渭水河》对表演者归音吐字、行腔运腔有较高要求,饰演周文王的冯斌同学唱腔圆润,收放自如,饰演姜子牙的苗颜同学嗓音浑厚,表演洒脱,两位小演员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将一出对手戏完美地呈现给现场观众。《柴桑关》又名《三气周瑜》,对演员的武功基础是不小的挑战。白鹏程同学用长靠武生干净利落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赢得了阵阵喝彩。两个文武各有侧重的传统剧目选段充分体现了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在教学中文武并重、尊重传统、传承创新、重视基础的教学理念。
整场戏曲组台演出既有常演常新的经典戏曲选段,也有移植其它剧种的有益尝试,既有话剧语言训练片段,也有富于特色的昆曲选段,既有戏曲基本功的展示,也有文武并重、唱做并举的典型选段,呈现出剧种众多、行当齐全、手段丰富、特色鲜明、示范效果突出的特点。演出现场高唱迭起,精彩不断,小演员用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表演任务,展示了我省艺术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戏曲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局面,彰显了我省戏曲艺术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