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脑胶质瘤“拟态血管”的靶向性杀伤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的福音

01.07.2014  12:38

免疫毒素是由具有导向能力的分子和具有细胞毒性的分子偶联而成的具有特异性细胞杀伤能力的杂合分子。目前已发现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为导向分子,以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的活性片段PE38作为细胞毒分子,构建的重组免疫毒素对VEGFR阳性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杀伤作用,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恶性胶质细胞瘤瘤细胞表面也表达VEGF.这意味着以VEGF作为导向分子的免疫毒素可能对胶质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双重的杀伤功效。

山西省人民医院通过基因克隆获得VEGF165基因片段、经酶切获得PE38基因片段,通过相应的定向克隆与连接,构建了VEGF165引导的PE类真核表达载体pIRES2-VEGF -PE38-EGFP;通过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系体外研究表明其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杀伤作用,随后应用裸鼠移植性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研究,其抑制裸鼠移植性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生血管生成,有效降低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对移植性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Ephrin A1-PE38融合基因并将其转染hMSC后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拟态血管”的靶向性杀伤的体外及裸鼠体内研究,初步表明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拟态血管”具有杀伤作用,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对于血供丰富的其他高度恶性的肿瘤的抗血管治疗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本课题初步是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进行了研究,可应用于血供丰富的高度恶性的肿瘤的抗血管治疗,具有较广泛的通用性。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基因克隆获得VEGF165基因片段;经酶切获得PE38基因片段;通过相应的定向克隆与连接,构建了VEGF165引导的PE类真核表达载体pIRES2-VEGF-PE38-EGFP,通过体外研究表明其对体外内皮血管具有杀伤作用,通过裸鼠移植性脑恶性胶质瘤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研究,其抑制裸鼠移植性人脑恶性胶质瘤新生血管生成,有效降低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对移植性人脑恶性胶质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Ephrin A1-PE38融合基因并将其转染hMSC后对胶质瘤的靶向性杀伤的体外及裸鼠体内研究,初步表明胶质瘤拟态血管具有杀伤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备了PE38- VEGF 和PE38- Ephrin A1 纳米微囊,并初步探讨了其特异细胞毒性作用与抗血管生成作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表相关论文11篇,在国际会议上收录文章1篇。

该项目的研究结果不仅在恶性脑胶质瘤中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他血供丰富的高度恶性肿瘤的抗血管治疗具有较广泛的通用性。如果能够推广应用于全身其他高度恶性的肿瘤的抗血管治疗,则可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本研究希望获得恶性肿瘤的更合适的治疗手段,使其最终获的更好的远期疗效,切实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及社会的负担,节省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