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论·解读“九个必须坚持”②)
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英国一家媒体选取了一个观察中国的视角。报道称,由于营养改善,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都比40年前有所增加,男性平均体质指数(BMI)从1975年的20.9升至24.3,女性平均值也从21.3增加到23.6。乌干达一家媒体也引用中国谚语“人勤地不懒”,描述中国改革开放40年,依靠辛勤的劳动、技术、创新与合作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一套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牢记初心和使命,需要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
扎根基层,依靠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40年来,中国大地上涌现的大量民主政治创新实践,都与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有关。比如,浙江台州温岭市的干部群众聚在一起,在民主恳谈会上通过“参与式预算”的方式,管好政府“钱袋子”;浙江绍兴枫桥镇的老民警、老支书和德高望重的乡贤,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产生矛盾纠纷的村民谈心、聊天,让“枫桥经验”焕发出时代感;四川成都的居委会和社区组织一道,组织居民对每年政府拨款的使用规划进行讨论,让决策更“接地气”。正因为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智慧,基层民主政治实践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从实践来看,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不仅需要了解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要以灵活的方式加强与群众沟通,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互联网平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共监督、专项听证等,是新时代善用群众工作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现,才催生出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40年后的今天,我们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只有扎根基层,才能了解真需求、真难处,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也唯有扎根基层,汲取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指导着日新月异的实践,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所)
原文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1/14/nw.D110000renmrb_20190114_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