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人大开展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检查
8月5日至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束志明率领执法检查组,对《徐州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四年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宜居家园,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出门见绿、转身即景”已成为城市绿化带给广大市民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为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徐州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在依法保护城市绿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颁布了全国首个《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管理保护水平,以法制“绿线”严守生态“绿地”。目前,青山碧水的生态美景已成为徐州城市的靓丽名片,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已成为徐州新的城市竞争力。
执法检查组实地察看了泉山区、鼓楼区、云龙区、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等城市重点绿地现场以及拟列入第二批城市重点绿地名录的部分重点绿地,详细了解了重点绿地名录、绿线的划定、保护标志的设置等情况,还认真查看了重点绿地保护的台帐、档案等。
泉山区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原为废弃多年的采煤塌陷地域,目前已成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矿区生态景观修复实验基地。在湖边徜徉,只见水域广阔,林木葱郁,广场绿地布局、亭台水榭造型及栈道曲桥变化等,突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条例》的要求,泉山区对景区重点绿地座椅、果皮箱、护栏等加强了管护。目前,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我市中难得的天然氧吧,城市生活珍稀的绿色景观。
汉文化景区,是一处充满了汉代意蕴主题的景区,新建车马出行广场、汉史馆、汉文化典故雕塑等,凸现汉文化特色。为突出生态园林保护,景区还栽植香樟、朴树等乔木5000余株,樱花、桂花等花灌木20000余株,红叶石楠等球类10000余株,金森女贞等模纹地被草坪近20万平方米。检查组一行十分关注景区内建设的旅游步行道、指示标牌、旅游服务等设施和夜间照明系统,对提升重点绿地配套服务,方便市民游览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泉山森林公园,着重提升园内核心景观——龙泉湖。湖面由原来的22亩扩大到35亩;修建了990米弹石环湖路,依形就势,增加多处石质、木质的亲水平台;环湖增加色叶树种和水生植被,构建完善的生物净化系统,使龙泉湖周边成为全园临水赏景的绝佳之处。在改造的过程,建设者还利用园内地形自然高差和原有排洪通道,叠石造景,沉莲卧荷,打造独特溪流景观。溪流的动态水景与湖面的静态水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此外,尽最大可能保持泉山森林公园原有的生态与野趣,完善山林植被群落,保护林内野生动植物生态网络,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空间。检查组认为,泉山森林公园绿地建设和管护符合《条例》的规定,敞门改造使得城市生态面貌、生态环境和生态水平明显提升。
在检查和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后,执法检查组进行了座谈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要结合即将公布的“徐州市第二批城市重点绿地名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条例》,营造爱绿护绿的社会氛围,提高依法保护重点绿地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城市重点绿地财政投入力度。要将重点绿地设施维护、修复老化破损设施管养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障养护经费真正落实到位,确保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与保护。
三是增强城市重点绿地景观的人文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园林,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要进一步推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加快我市旅游产业提档增效和转型升级,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要建立云龙湖旅游集聚区,使之成为以云龙山水为自然景观特色,以两汉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四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确保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针对云龙湖风景名胜区部分山林界线划分不明,管理交叉的矛盾情况,进一步发挥云管委的独特优势,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这次执法检查,共召开五个专题座谈会,采取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徐州日报》和市人大网站发布执法检查公告并向市民征求加强和完善重点绿地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图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束志明率领执法检查组实地察看燕子楼游园
责任编辑: 夏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