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开展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为了解和督促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结合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监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组成调研组,由省人大常委、财经委主任委员、预算工委主任赵振起带队,于2014年6月17日,7月14日到7月18日,分别到省科技厅、辽源、梅河口、通化、白山、长春等地就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省科技厅和各地关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对通化东宝药业、美罗国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慧达药业、金赛药业、迪瑞医疗器械等13家医药健康和医疗器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察看了通化医药高新产业园区、振国养生谷等6个医药产业园区。
调研组与各地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情况和资金扶持效果、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独特优势以及下一步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座谈。调研组了解到,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培育医药健康等新的四大支柱产业,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省医药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强劲的发展态势,一直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010亿元,同比增长26.26%,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各重点监测行业之首。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90.22亿元、医药农业实现销售产值389.78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产值230元。大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省销售产值超5亿元医药企业达到51户,其中10亿元以上11户。修正药业连续3年销售产值突破300亿元,连续10余年在全国中药企业利润排名中名列前茅。吉林金宝、万通药业、吉林四环等6户医药企业2013年销售产值突破20亿元。虽然近年来我省医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健康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政策支撑和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
调研过程中,赵振起说,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优势产业的发展。健康产业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医药健康产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是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实现增加值222.46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长率居八大重点产业之首,是惟一实现两位数增长行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3%。我省具有发展医药健康的良好条件,在医药资源、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等方面拥有比较优势,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医药出口基地和创制药物孵化基地,也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医药大省。全省医药工业总量居全国前五位。中药与生物药优势明显,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赵振起指出,进一步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要立足于资源优势、立足于产业发展基础、立足于市场需求,依托医药产业联盟、院士工作站等载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现有医药健康品种资源的整合开发,着力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强对医药健康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医药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药材物流中心。(柳春风)
责任编辑: 张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