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规模空前 太原桥梁总长增至70公里 一年延长3倍多
全市桥梁总长度由17公里增至70公里,增加了三倍多;桥梁的结构也愈加复杂,科技含量日益增加,桥型也更加立体、好看……一年多来,太原桥梁建设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批高架桥、立交桥逐渐成为城市的地标,拉开城市新框架的同时,现有的路网结构也日趋完善,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品位也进一步提升。
城市新地标
6月18日晚6时许,长风街高架桥开始进行桥梁主体的混凝土浇筑,预计到8月初,长风街上两座高架桥将全部完成施工,这对于缓解该路段长期以来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逐年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新建、改扩建道路、桥梁均是城市建设的重头戏,特别是桥梁方面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南地区的南中环桥、祥云桥两座全互通立交桥自建成后,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更为城南地区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使这里成了本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交通立体化
太原作为沿汾河两岸而建设的城市,解决跨河交通问题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我市在城北地区又新建了北中环桥,该桥采用5个连续性多跨式钢拱,再加上桥体本身的独特构造,使整体外形更加美观、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北中环桥在滨河西路设有立交14条匝道,在滨河东路设有立交12条匝道,分别与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实现互通功能。这样,车辆上桥后可通过匝道,方便上下,互不干扰。此外,在两侧的立交区内共设置了4处人行梯道,行人及非机动车可通过梯道实现过河。据附近执勤的交警介绍:“北中环街、北中环桥的贯通,极大地缓解了城北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通车后,交通流量日益增加,而以往胜利街、北大街早晚高峰的拥堵情况也大为缓解。”
在四条中环快速路的建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立体交通的建设。下穿的、上跨的、全互通的、半互通的……磅礴大气的各式立交造型,使城市交通由平面走向立体。
总长增三倍
昔日只有孤零零一座桥跨在汾河之上,如今已增至9座跨河大桥和一座景观人行桥,以汾河两岸为轴线的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建成,更使汾河两岸成为太原“新外滩”,提升了城市品位。
昨日,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桥梁养护所所长温乃栋介绍,2013年以来,我市完成了四个环线快速化道路和一批道路的扩建,桥梁的建设规模更是前所未有,全年建成32座高架桥、5处地下通道。如今,全市桥梁数量达到历年来的最多,239座(其中包括在建和尚未接管的);桥梁总长度由之前17公里,增至70多公里,增加了三倍多。
催生新法规
城市路桥犹如人体内的血管,其作用之重大,无需多言。面对如此大的建设规模,今后的日常检修、养护已成为城市管理新的问题。
市城乡管委负责人表示,随着桥梁设施的急剧增多,我市将加强设施巡查力量,增加巡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巡查密度,做到所有快速路、高架桥、地下通道一日一巡。
今后,还将增设专业检测设备,提高桥梁设施的检测水平。同时,对于大量新增的地下通道,也将纳入统一的管理中。加快地下通道排水、路灯等设施的配建,保证其正常使用。
此外,温乃栋还介绍说,我市将为这些桥梁的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提供法制保证。《太原市城市桥梁管理条例》作为我市首部桥梁管理的专项法规,已列入今年市人大的立法项目中。目前,草案已基本完成,近期将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