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生意清淡 太原“商铺经济”将何去何从?

30.11.2015  16:38

    目前,省城太原许多商铺闲置和空租。图为原来“一铺难求”的火车站附近的桥东街许多商铺贴上了“转让”或“出租”的启事。本报记者王昕摄

    最近,记者连续遇见几件和商铺有关的事情。

    小孙在太原黎氏阁接手了一个铺位,正式经营后才发现没有想象中好干。两个月后,支撑不下去了,决定退租。店里的货低价甩卖,在微信圈中发布各种消息。最后赔了2.8万元,关了店。

    老章在省城南中环有一个80平方米商铺出租给了一个饭店,年租金10万元。生孩子后,花销增加,想涨房租。可是饭店老板表示现在不好干,如果涨房租,他只好退租不干。老章调查了一下,大家都这么说,只好断了涨房租的念头。

    商铺的地位缘何如此尴尬?

    曾经,弄个商铺自己当老板是时尚,“一铺养三代”的招商广告也是深入人心。为什么到了今天,商铺的地位如此尴尬?

    小韩是榆次秋村人。说起商铺来,小韩直言,目前榆次和太原的商业房产,从商铺到商业地产,还有很大的差距。前些年经过村委会批准,他家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建了个饭店。因为位置好,又是自己经营,效益不错。另一笔投资却砸在了手中。不远处的大学城里,有个万科的楼盘。当年觉得有大学城的数十万学生做后盾,秋村、寺庄村、流村和小南庄等村的村民们以2万元一平方米、200万元左右一套的价格买了上下三层的商铺。几年了,租不出去、转卖不成。

    记者到这里看过,楼盘很好,但大学城交通不方便。学生们宁可坐公交车或者拼车到榆次和太原集中购买,也不愿意走上20分钟到这些楼盘处消费。诸多楼盘的商铺,除了便利店和生鲜店外,几乎没有开门营业的。

    大学城里的商业地产,不成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位置分散,没有形成氛围。市区里的商铺又如何呢?

    据记者调查,省城市区里的商铺,旺与不旺,主要看地段。整体上,呈现的是不旺态势。

    说整体不旺,一目了然:几乎所有的路边,不管是新建大厦的临街几层还是原有房屋一层的门面都有空闲招租的。就连建设路服装城路口,都有空铺出租。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老商圈桃园北路、水西关街,有空置门面;新商圈亲贤北街、长风街、南中环街沿路,也有空置门面。

    个别地段的商铺,还是比较抢手。这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和商业聚集区。以并州路为例,亲贤北街和坞城西街是两个商铺集中的商圈。因为是居民和学校聚集区,房租高,空店少。坞城西街口的唐久便利店,60多平方米年租金20多万元。20平方米的米线店,年租金6万元。省委党校的临街宿舍上下两层80多平方米,年租金10万元。房主们确实是“一房养三代”。但是租房子做买卖的人都嫌房租贵。一位店主说,10万元的租金,一个月房租是8000多元,加上水电气等,就9000元。自己干还好一点,再雇个人工资要付2000元,一年基本上大半年是给房东打工。只要房东想涨价,店主们就一句话,“涨了我就不租了,现在生意不好做,你自己掂量吧”。房东们也就不吭声了。

    为什么现在几乎买不到刚出锅的熟食?房租太贵了。就拿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店铺来说,房租一般是年租金3万元,加上煤气水电一天100元。一个馒头卖3毛钱,卖333个馒头才能出来房租,第334个馒头才是利润,这还不算人工费。所以,我们只能买到在家里蒸好拿到街上卖的凉馒头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