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12.06.2014  21:37

推进,推进,再推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整村推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从2005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分3批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06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变小规模分散式扶贫为综合性集中扶贫,整合力量,将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帮扶力量、技术服务全面整合到村。

              6年时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扶贫开发向贫困村推进,推进,再推进!贫困的人口不断地减少,再减少!

              整村推进,群众更有积极性

            “这样做的效果很好,跟以往上面直接下达的项目相比,群众更有积极性了。”百色市的一位村干部感慨地说。他告诉记者,在贫困村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都是以村级规划为基础,绝大多数项目是村干部和村民利用参与式的方法提出来的。

              春节前夕,记者随机采访了都安、天等、德保等县的几个贫困村,总的感觉是,通过实施大量的扶贫项目,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多数农民的收入也因此显著提高。

              自治区扶贫办提供的数据表明,“整村推进”的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536元增加到2010年的3037元,人均增收1500元,年均增长14.61%,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新、改、扩建通贫困村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4万多公里,使贫困村通公路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2010年的90%以上,贫困村20户及以上自然屯通简易公路率由55.61%升至80%以上,贫困村“行路难”得到有效缓解;从2001-2010年10年时间,在贫困村建设沼气池近90万座,4060个贫困村沼气入户率达50%,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55%,贫困地区的生态明显改善;改造贫困农户茅草房或危房4.3万户,村村通电,80%以上贫困村有卫生室、文化站,5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广东帮扶,亿元投向示范村

              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有效改变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村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区直机关、中直机关、广东帮扶亮点纷呈。引资金,拉项目,倾真情。其中,记者特别留意了两广扶贫协作建设的扶贫示范村。

              在项目实施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广东帮扶资金全部安排在区定贫困村,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基础设施与产业开发、硬件实施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认真规划,精心实施,示范村建设基本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户户硬路相通,家家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民主管理规范,文化生活丰富,特色产业形成的目标,经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绝大多数示范村项目建设均达到优良以上。“广东帮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吴宇雄这样评价。

                据悉,2006年至2010年,广东省提供财政扶贫资金共1亿元,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河池两市101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示范村建设,累计受益农户达3.7万多户16万多人,修建村屯道路164条381.26公里,危房、民房改建、重建5743户,修建沼气池696座、人饮工程113处,产业开发项目一批,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2期,受训人员达3.2万多人次,此外还修建了一批学校、文化室、篮球场、排污管等公共设施。

              仅百色市,2010年,广东帮扶百色“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12个示范点(每县、区各1个),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当年,建成村屯道路3条4.1公里,完成宅区主道硬化、巷道硬化建设25.8公里;修建了水池14座1060立方米,引水管道9300米;完成修建12个县(区)示范点文化娱乐室、体育场所建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600人次;发展养殖1222头(只);种植优质水果、中草药等1680亩;标志牌、绿化、凉亭、排水设施、牲畜舍区等基础设施全面完成。

              部门包村,工作队员像亲人

              实行部门包村定点帮扶,是自治区党委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集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广西壮族自治区参与定点扶贫的138个区直单位、中直驻桂单位,从2003年起分三批到4060个贫困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从2003至2009年,中直、区直驻桂单位共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将近10亿元,带动各市、县投入帮扶资金23亿多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帮助贫困地区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使联系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工作队员像亲人一样,我们有什么难处,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他们诉说。”最近,记者走访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帮扶点天等县旺仁村,村民对记者说了这番话。尤其是两年来,区党委办公厅先后从厅机关选派了6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干部,分2批进驻旺仁村开展工作,并从各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先后组织7次200余人深入驻点村开展调研考察、慰问及主题实践活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旺仁村全村791户4148人中,贫困人口占一半以上,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帮扶难度较大的贫困村。针对这一村情,工作队组织投入近700万元,切实解决联系点群众的行路难、看病难、买菜难、用水难、活动难和盼发家致富、盼安家育儿的问题。村干部向记者透露,旺仁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增长15.7%,2011年同比增幅预计与上年相当。

              丹江村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西南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中,地理位置偏僻,是都安161个贫困村之一。

              2007年,丹江村被列为区政府办公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点和定点帮扶村后,在区政府办公厅的大力帮扶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委副主任韩德清介绍说,工作队积极联系地方扶贫办和各级有关单位,筹资92.5万元,修建一条通村四级砂石路和两条屯级路,共8.5公里,解决了丹江、梅珠两个村865户4328人的行路难问题。又筹集36万元,建设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大兴乡丹江村113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此外,筹资12万元,补助村民建设60个地头水柜。他还告诉记者,工作队还筹了100万元,对村里的田、林、水、路等进行综合整治,改善村子的耕作条件,为村里的农业生产、村民的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审核:admin    审定: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