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晋城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13.02.2015  12:32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晋城市继续贯彻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培育发展消费新引擎,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幅与上年相比降低了2.0个百分点。

一、总量持续扩大,增速趋缓。 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人均零售额达到14457元。从绝对量来看,2010-2014年的4年间,零售总额增长了74.1%,年均增长14.9%。从增速来看,增速最快的是2010年,增速为18.5%,最慢的为2014年,增速仅为12.0%,两者相差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显著放缓。

二、城镇消费继续主导市场,乡村消费潜力有效释放。 2014年,全市城镇消费市场零售额实现305.6亿元,增长11.6%;乡村消费市场零售额实现27.2亿元,增长17.0%。城镇市场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比重为91.8%,继续占主导地位。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流通网络快速发展,农村市场消费发展步入快车道,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全年增速快于城镇5.4个百分点。

三、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速回落明显,大众消费活力凸显。 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共计372家,完成零售额123.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明显回落。限下单位完成零售额209.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逐步加快,大众普通消费活力凸显。

四、零售业引领市场发展,批发业不断走强。 2014年,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55.3亿元,同比增长10.8%,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6.7%,继续引领市场发展;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1.5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66.9%,贡献更加突出。

五、住餐消费回归理性,内部结构变化明显。 2014年,晋城市住餐业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高档消费持续大幅下滑,中低档消费深入人心,居民吃住消费回归理性。全年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9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29.3%,限下单位增长35.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1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限上单位零售额下降18.0%,限下单位零售额增长17.6%。

六、刚性需求商品销售稳定,大宗商品销售遇冷。 从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类值情况看,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类保持稳定。分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完成零售额10.8亿元,增长1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完成零售额10.4亿元,增长10.8%;日用品类完成零售额1.5亿元,增长19.5%。大宗商品销售遇冷,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35.2亿元,增长2.3%;汽车类完成零售额32.2亿元,下降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完成零售额1.5亿元,下降45.3%。

七、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差异逐步缩小。 2014年,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和融合,进一步推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协调发展。其中,城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5.5亿元,增长12.5%;沁水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3亿元,增长12.4%;阳城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5亿元,增长12.1%;高平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8亿元,增长11.9%;泽州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4亿元,增长10.1%;陵川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亿元,增长9.7%。(晋城市统计局 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