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局召开2018年全省食品安全 抽检监测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预警交流工作会议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工作,研究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18年任务,3月6日至7日,省局召开2018年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议,各市局分管副局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检验机构负责人、省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等110余人参加会议,省局刘建国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食品抽检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大有可为的监管事业。2017年,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实施“六个强化”措施,推动抽检工作在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发现问题、发布信息、研判风险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一是强化组织实施,完成抽检任务实现新突破。坚持“六统一”工作原则,形成了分级负责、整体联动、协调有力、运行顺畅的全省抽检工作体系,全年实际完成抽检任务49184批次,完成率为117.7%,特别是119个县全部开展了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首次实现县级抽检全覆盖,县抽任务完成率由2016年的78.6%提升到2017年的109.5%,监督抽验责任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强化核查处置,控制风险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国抽信息系统和山西二级站实行电子检验报告CA认证,检验报告流转时间由平均9.4个工作日压缩到1.2个工作日,各级可通过信息系统直接打印不合格产品的检验报告,及时开展核查处置,及时控制不合格食品。三是强化跟踪检查,抽检工作靶向性不断提高。对抽不到样品生产企业实施跟踪检查,对一年内检出两批次以上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实施重点抽检,督促整改问题,倒逼落实主体责任。四是强化信息公开,风险预警交流效果逐步显现。省局层面抽检结果“周一见”已成常态,市县层面信息发布工作顺利起步,省、市、县三级形成了全方位的信息发布格局,抽检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五是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全透明的抽检模式基本形成。配套建设“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系统山西二级站”,一次性部署抽样、检验、核查处置、统计分析四大模块,配备56部移动抽样终端,形成从抽样到信息发布的闭环链条,国抽和省抽基本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六是强化督促指导,抽检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省局先后5次召开抽检工作推进会,以省食安办名义发布工作通报5期,督促解决抽检经费不到位、承检机构遴选缓慢、工作进度不平衡等问题。
会议强调,2018年,是食品抽检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一年,全省统筹安排45552批次抽检任务,其中国抽4942批次、省抽4200批次、市抽7850批次、县抽28560批次,总体比2017年增加3750批次,目标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以监督抽检与核查处置、信息公布联动为保障,围绕“出监管力”和“出公信力”两大任务,严格落实监督抽验责任,构建“抽检全覆盖、过程全透明、结果全公开、全省一盘棋”的抽检监测工作格局,有效防控区域性、系统性、苗头性食品安全风险,倒逼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巩固食品安全稳定向好态势,促进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会议要求,各市要动心思、想办法,早谋划、早动手,当前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协调落实抽检经费。没有经费保障,落实抽检任务就是一句空话。今年,由于抽检任务量增加,一些地市经费缺口还比较大,需要加紧协调,积极争取,足额保障抽检经费。二是抓紧制定方案、组织好培训。各市要统筹制定市抽和县抽工作方案,尽快组织对市县两级抽样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及早确定承检机构。市所能检的,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机构,市所实在没能力的,可以交由第三方来做,但要早动手、早安排,尽快完成招标程序。四是健全工作体系。食品抽检从制定计划、招标承检机构、组织抽样、报送检验结果,到核查处置、信息发布、预警交流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程序复杂,各市要明确一个科室或单位总牵头,形成环环相扣的工作体系。
会议强调,各级要全力做好 “两会”期间的各项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不出问题。
会议还对2017年度全省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表彰。(文/高海琴 图/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