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上能下”,主要说给谁听?
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有媒体在报道中称,这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文件。这一文件的出台可能是中共干部体制的关键转折点。
作为可能直接受这一文件影响的群体,基层政务人员往往有着颇为深刻的理解。现将部分人员言论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干部人事制度落下“关键子”
干部人事改革弘大繁杂,牵涉到方方面面,局地或部门探索势难解决,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这一规定,是推进干部人事改革“关键棋”。
抓住了干部人事改革关键。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已被多次提及,更受各方关注。干部人事改革的关键就是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让什么人上,什么人下,如何上,如何下?这牵涉到用人导向和制度保证。“能上能下”新规,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群体,明确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特别是明确了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调整。
树立了选人用人进新风向。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要求已成为选人用人新导向,新规用“能下”震慑整肃官场用人歪风,更强调要及时把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为改革事业揽才蓄力。
为推进公务员改革作示范。除了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就算公务员“能进能出”问题,公务员改革各地虽做了不少尝试和探索,也引进聘任制公务员试图引发“鲢鱼效应”,但客观讲效果并不如意。先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固疾,在社会树立贤进庸退新风,对推进公务员改革具有良好示范作用。(向光武 泸州市龙马潭区委组织部)
为常态化退庸进贤广揽改革人才的举措“点赞”
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笔者认为,规定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励全体领导干部树立新观念、养成新习惯、致力新作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因此,我们应该为常态化退庸进贤广揽改革人才的规定“点赞”。
首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此次中央释放“重点解决能下问题”的信号,是在为“用人”立新规,让“能下”在整个体制内成为常态,改变过去干部流动“固化”、队伍活力不足的状况。一是不让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土壤滋生,二是不给干部腐败提供温床,有效震慑和整肃官场用人歪风,助力改革快速推进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规定要求要严格执行退休制度、任期制度,建立干部“能上”标准,完善干部“能下”规范,科学构建考核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措施,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这意味着我们党的人事制度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有利于在干部任用过程中多角度了解分析、多层面比较、多侧面评价,强化对在任干部的约束和激励,增强整个干部队伍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重拳打击庸政懒政。
再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坚决调整‘四不干部’,做到‘三管三严’”。规定明确要求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同时要求“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形成一套督促检查的办法,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此举明确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有利于构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真正培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领导干部,加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能够真正意义上选出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提拔任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在整肃官场用人唯“亲”、唯“情”、唯“势”、唯“利”等歪风的同时常态化退庸进贤,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广揽德才兼备的贤能志士。(盛大镔 广元市昭化区委组织部)
“能上能下”向谁鸣响警钟?
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政治组织,只有建立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这个组织的创新与活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官场”中,多见层层推进的“上去”,却鲜见能力不足的“下来”。不仅如此,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些被免职官员在“培养干部很不容易”的堂皇理由下的“复出”表演。而党中央审议通过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针对的正是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相信更会让不少人振聋发聩。
曾听到这样一个说法,由于反“四风”和反腐败的力度加大,有不少领导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拿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解决的问题也不管了,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出错,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于是便心甘情愿当起“太平官”,心安理得地做个“堂前木偶”,任你群众困难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对此,党中央早就开始关注并从制度上进行约束,此次能上能下的规定出台,正是给“堂前木偶”们加了一根“悬丝”,敲了一记警钟!
有些“南郭先生”,过去或许还可以靠“拖”糊弄群众,靠“媚”取悦上级,靠“推”逃避责任,靠“熬”获取晋升,但现在恐怕不行了。此次党中央审议通过的规定,正是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党的伟大事业,需要的是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甘于奉献的赤诚信仰者与坚定追随者。因此,我们只有及时把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并从制度上建立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长效机制,才能永葆党的政治青春和创新活力,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才能引领人民走向未来。(燕凌远 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部)
营造“能上能下”的干事业氛围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从严治党,从打“虎”拍“蝇”到“四风”整治,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干部集中教育管理,无一不是在立规矩,转作风,无一不是在净氛围,优生态。而如何将优秀人才选配到合适岗位,更应引起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
有的地方为官不为、庸懒散软现象突出,干部以职权之便利,换个人之私利,闲看云起云落,坐吃山空称霸;有的地方目无法纪、我行我素问题频现,干部敢向纪律“挑衅”,不惧规矩约束,有权就是任性,有位无所敬畏。为何有党员干部拿着个人职权“做大文章”,顶着多方压力“搞小动作”?笔者认为,对“乌纱帽”最直接约束,在于营造“能上能下”的干事业氛围。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好用好领导干部。干部作风好坏,大大影响干事业氛围;干部能力高低,大大影响干事业成效。因此,既要选准合适的干部,把讲道德、做实事的干部选上来;更要严格执纪问责,把作风不实、不守规矩的干部调下去。通过净化选任干部渠道,激发干部树立“我想干、我能干、我干成”的干事业信念,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营造“能上能下”干事业氛围,要抓牢制度改革的根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规定,正是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清查惩治“上不了”、“不愿下”等问题,对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推进制度体系改革,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担起主体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清单式管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抓实人才选用工作,严格把关干部退休制度,职务任期制度,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情况,要严格考察。(李炳翰 黄石市西塞山区委组织部)
“能上能下”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落实,必须建立一个畅通的干部上下机制。规定彰显了党中央管好用好领导干部的决心。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有决心,还要通过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创造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环境。具体来说,首先抓准考核这个牛鼻子,成绩考实,能力考准,德行辨明,选出有德才者;其次发挥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执监督之鞭促干部遵规矩、守纪律、主动作为;再次通过制定实施完备的激励、奖惩、问责等举措,确保有能者上、无能者下。
会议指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既要严格执行干部退休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加大领导干部问责力度,又要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这些都从制度上打通了官员“向下”的通道,明明白白地告诉领导干部,“官位子”不是“铁交椅”,才不能胜任、德不能率众,就得“让座”。
期待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我们党打造一支有德、有能、有为的威武之师。(邓忠林 邵阳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5-06/30/c_1115750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