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

10.05.2017  17:58

        “孩子们,看这棵柳树。”
   “宝贝们,看现在和冬天时有什么不同呢?”
   ……
   当发现孩子们对春天的描写仅限于课本中学到的句子时,刘鑫带领孩子们在平时活动的校园里找了找春天的痕迹。之后,总结出了不少描写春天的句子。作为语文教师,刘鑫平时非常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来体验一些文章中的诗情画意。这样不仅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将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找到语文,学习语文,进而爱上了语文。
  写作不再犯愁
   一次,通过批改学生们的作文,刘鑫发现大家对春天的描写仅限于课本中学到的句子,很少有自己思考的痕迹,这也造成了学生无话可写,提到写作就头疼。为了帮助学生找素材,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刘鑫决定上一节课外活动课,带领学生在平时活动的校园里找一找春天的痕迹。
   在活动课上,刘鑫带着学生们先观察了操场上的大柳树,通过她的启发、引导,学生们发现了柳树的小变化,由原来光秃秃的枝条,到现在冒出米粒大小的嫩芽。接着,刘鑫还带着学生们到花园,看到低矮的冬青丛一扫冬日萎靡的样子,从空隙处露出嫩绿的小脑袋,打量着周围。
   学生们也由此受到启发,说出了不少有趣的拟人句。最后到小花园,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在棕色的枝条上孕育着可爱的花骨朵,仿佛随时准备着展开笑脸欢迎春天。在观察结束后,刘鑫和学生们总结出不少描写春天的句子。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将观察到的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写作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起观察爬山虎
   刘鑫经常这样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爱上语文。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于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很感兴趣,但是课文中的插图并没有过多地呈现爬山虎的脚,而爬山虎用脚来攀爬的过程单纯通过句子来联想也存在着局限性。
   考虑到学生大都没见过生活中的爬山虎,只是从书上或者网上看到过,即使有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也没有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更不用提观察到爬山虎攀爬的过程。刘鑫决定找来鲜活的爬山虎让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中是如何运用文字更好地表达。
   经过精心准备,刘鑫在接下来的课上拿出了精心准备的爬山虎,让学生们找一找爬山虎的脚在哪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争相上前指出爬山虎脚的位置,尤其是已经攀爬过墙壁,发生变化的脚。那节课,刘鑫引导着学生们边观察边说,在加深对课文记忆的同时,也让学生贴近自然,感受到了文字能将动态过程展现出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