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区院:“阳光社区矫正法律服务队”工作小记
6月6日,大同市城区人民检察院政工科科长王若君起了个大早。她把这周需要家访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王磊(化名)的个人资料、家庭状况又捋了一遍,以期能从情感疏导上找到切入点,迅速消除距离感;将矫正对象母亲拜托推荐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信息一一归类,以便对接后能给家长提供更为实际的未来就业参考;他还为矫正对象准备了篮球装备大礼包,为的是帮他找回属于学生时代的朝气与活力。
“这些只是我们‘阳光社区矫正法律服务队’最基础的工作,走访谁家必须先把谁家的所思、所想、所忧搞清楚,这样我们的服务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注重发挥院里业务科室检察官的职能优势也非常重要,它能使服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王若君科长看来,法律服务队要走得长远、走得扎实,制度建设和人才储备一样都不能少。
说话间,该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科的女检察官也来到了约定地点与王若君会合。“今天咱上门家访,要尽可能回避孩子的不光彩过往,多谈些他的兴趣爱好,多谈些憧憬梦想,给他一些自信,给他一些勇气。”多年从事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让这位女检察官深知家访的诀窍。
“孩子的情绪咱要照顾,家长的态度也得拿捏好。一定得给矫正对象的家长传递一种信息,孩子出事并不是难以启齿的羞辱,帮他走出阴霾、走出泥沼、走出困境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王若君科长决定把说服家长的任务留给自己。
一上午的亲切交谈,两位女性一边唠家常、一边说法律、一边谈教育,不知不觉间家长的抵触感消解了,孩子的畏惧感没有了,满屋子传出的是一阵阵没有距离的真诚笑声。
年轻的政工科长在这头收获信任,年长的监所检察官刘健平正在司法所里与司法行政工作者一道探讨如何给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档案“隐身”。
“孩子们的矫正档案对咱们是资料,对他们可就是污点,一旦传出去难免受到社会的歧视。今后咱们两个单位必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时梳理未成年矫正对象资料,定时归档封存。没有双方单位的联合签字认可,任何人不能启动矫正对象资料查询工作。”刘健平检察官将酝酿许久的建议说出。
“不仅要封存资料,在平时的教育劳动中也要注重细节,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始终得到额外呵护。譬如参加社区劳动可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与成年矫正对象分开,避免交叉感染。社区矫正对象的劳动应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项目为主,力求每一次参与劳动都能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体魄得到增强。”刘健平检察官的好点子总是不少。
作为“阳光社区矫正法律服务队”的发起人,王若君的创新思维一刻都没停歇。“目前我们正通过院里与辖区的各个社区联系,希望开发一套‘社区矫正对象服务流程库’,未来矫正对象进出情况、家庭困难情况、本人就学、就业困难情况将全部建立电子档案。我们服务队会根据档案反映事实,适时对矫正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扶,力争不让一名矫正对象因外部困难影响矫正效果。”王若君显然想通过网络终端改变目前“零敲碎打”的帮扶模式。
“下一步我们还会和团委、劳动、民政等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渠道,借助他们的人才优势、职能优势,为社区矫正对象特别是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搭建更广阔、更有保障的服务平台。譬如团组织的公益心理咨询师队伍,我们会定时邀请给矫正对象进行团体或个人心理辅导,帮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我们会盯紧劳动保障部门的技能培训项目,组织矫正对象进行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对于条件特殊困难的,我们会积极协调民政部门为其解燃眉之急,使得社区矫正对象能以感恩的心加倍努力,早日重新拥抱新生活。”让社区矫正对象解矫后生活有依靠、工作有着落是王若君和她的团队最大的初衷。
对于法律服务队未来的方向,大同市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杜玺元告诉记者,服务队将在政工科牵头的框架下,全面吸收院里其他科室的检察官加入其中,务求使检察官能在本职工作之余多关注社会特殊群体,多关注民生民事,从而为执法办案汲取更多人文给养,更多民生情怀,让检察院成为百姓信得过的政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