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机制 助推农民增收

07.11.2014  10:26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乃历史赋予党和政府的重大使命,更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几年来,隰县紧紧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市场导向机制,以扶持大户作为助推产业化扶贫引擎,搭建农、企合作平台,探索了一条“扶持大户、开拓市场、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的产业扶贫之路,成功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一大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实现了扶贫与发展“双赢”目标。午城镇桑梓村桑和农业新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桑和农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扶持大户,引领现有特色产业提质
              桑梓村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是县内蔬菜供应的主产地。以往,菜农各自为政,没胡形成规模种植,加上蔬菜品种老化,管理技术落后,菜农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导致蔬菜的品质和产销无法保证。
            2012年以来,县扶贫局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扶贫该村发展蔬菜大棚,解决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效益低”的难题。桑和农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全村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据统计,该公司通过三年多的时间带动村内外发展反季节蔬菜大棚达1000余座,使全村300余户农民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二、开拓市场,健全产业化扶贫营销网络
              近年来,桑和农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想方设法规范内部市场,对接外地市场,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县内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解决了菜农的后顾之忧,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系统。
            一是内部市场管理越来越完善。一直以来,桑和农业坚持“农民利益高于一切”原则,切实帮助当地菜农解决产、供、销难题。坚持为菜农提供“统一购买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保收销售”一条龙服务。
              二是对接外地市场越来越宽广。近年来,桑和农业先后与山东省一些蔬菜公司签订蔬菜供销合同,同时与县内大型超市对接协议为其提供蔬菜产品,大大解决了当地菜农反季节蔬菜的产销难题。
              三、创新机制,增强产业化扶贫发展活力
              为了更好地帮扶当地群众依托公司平台增收脱贫,桑和农业还通过健全完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扩大市场辐射和效益覆盖面。
              一是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近年来,桑和农业不断探索完善市场利益导向机制,在为菜农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菜和的年种植面积、年产量建立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菜农的积极性,并吸引了村内外几百户菜农纷纷要求加入桑和农业。
              二是建立多元联动机制。多年来,桑和农业建立起了市场引导、公司主导、效益推动、菜农参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动员菜农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产业化扶贫的整体合力。建立技术人员稳定机制,稳定企业所需的管理、技术、营销等人才,为加快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依靠科技,打造产业化扶贫精品工程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桑和农业逐渐意识到科技力量的巨大,从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及时为菜农提供各种种植、经营、销售等技术服务,为共同打造精品工程夯实基础。
              一是科技书籍引路。桑和农业定期组织菜农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特别是发放一些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书籍。让群众不断更新科技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在生产中少走弯路。
              二是加强培训力度。在科普培训方面,桑和农业充分利用农闲季节,聘请内外专家、教授、企业家举办反季节蔬菜种植、管理等专题讲座,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研讨。同时,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并根据不同时段印发各种技术手册、订购科普光盘等,既解决了群众生产技术的难题,又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科普素质。
随着产业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产业扶贫机制的逐步完善,市场销售渠道的日益畅通,困难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加快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并为广大困难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郭虹霞    审核:郭虹霞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