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十大消费投诉热点出炉 私人定制等“上榜”
“3·15”即将来临,3月10日,市消协发布2022年消费投诉热点,私人定制等成为10大消费投诉热点。
2022年,全市消协组织共接受咨询9876件,受理消费投诉10490件,解决10133件,投诉解决率为96.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5万余元。在2022年消费投诉中,按服务种类来分,消费投诉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社会服务(1156件)、保健品服务(986件)、虚假宣传服务(842件)。按商品种类来分,消费投诉居前三位的是:日用商品(1050件)、家用电子电器(971件)、交通工具(842件)。市消协发布的10大消费投诉热点分别为:私人定制、保健品、格式条款、“鬼”秤、虚假宣传、汽车维修过度、经营场所安全、网购有奖销售、商家不讲诚信、直播虚假广告。
延伸阅读
私人定制受青睐限制条款也不少
案例回放:韩女士的儿子2022年3月结婚,1月初,她在一家旗袍店定制3件旗袍,有两件问题较多,店家修改多次还是不合体。韩女士强烈要求商家退还全款,店家认为服装是量身定制,属于不退不换商品,只同意修改直至韩女士满意为止。接到投诉后,市消协工作人员考虑到定制商品虽不退不换,但韩女士的服装多次修改未满意,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共识:韩女士将不合身的旗袍退还经营者,经营者退还全款。
消费提示:消费者定制商品要谨慎,多方考量再下定,否则,退换不容易。
保健品不是药购买需谨慎
案例回放:身患肺癌的贾某参加了一场养生讲座,主讲医生宣传其所售保健品能治好肺癌等疑难杂症,不见效可退款。贾某购买了6盒保健品。服用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好转,贾某找到商家要求退货退款,被拒绝。后贾某向消协求助,经调解,挽回了经济损失。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警惕“保健品陷阱”,牢记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品,在身体感到不适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格式条款侵权消费者注意
案例回放:2022年1月,李女士在某美容院花3000元办了一张为期3个月的纤体疗程卡,当时店内宣传一个月可减轻2.5公斤。李女士接受服务一个月后只减了0.5公斤,提出退卡。美容院以售卡时标注“本卡一经售出,概不接受任何理由的退款”为由拒绝退卡。经协调,双方达成和解。
消费提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经营者提供的相关“标注”排除了消费者应有的退货、换货的权利,免除了经营者的责任,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
案例回放:2022年1月,张女士在某市场水产店购买1公斤虾,复秤时发现分量不足要求赔偿,水产店否认缺斤短两。经查,水产店从他人处购入破坏了准确度的电子秤。经消协调解,水产店同意退还多收的钱款。
消费提示: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日常消费时,要注意查看电子秤是否完好(如铅封)、是否贴有强制检定合格标识、是否处于有效检定周期内。如发现或怀疑计量作弊行为,可及时向市场主管方投诉,或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营销虚假宣传警惕违规促销
案例回放:徐女士在某超市购买一套洗发用品,原价为166元,促销活动价为109元,付款时被收取166元,徐女士当场提出质疑,超市表示是因促销未开始、系统未录入,故不予处理。经消协调解,超市向徐女士道歉,并赔偿损失。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提防商家设计的“限时促销”,消费时看清促销活动时间。超市也应在显眼位置公示促销起止日期,否则,应赔偿消费者的相应损失。
汽车维修过度商家理应赔偿
案例回放:2022年3月,王先生在某汽车维修门店对车辆进行常规保养,经查,需更换部分零部件。之后发现,维修店所换零部件并非承诺的原厂配件,是更换了仍可继续使用的部件。王先生投诉至消协,经过调解,该门店向王先生赔礼道歉并赔偿。
消费提示:维修汽车时,消费者最好提前了解相关常识,当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保存好交费记录,避免上当受骗。
经营场所摔倒商家承担责任
案例回放:李先生到某饭店用餐时,因饭店台阶地面湿滑,也未看到警示标识,导致其摔倒,左侧髌骨粉碎性骨折。饭店认为,李先生摔伤是自己不慎造成的,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李先生投诉至消协,要求饭店赔偿其损失。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注意公共经营场所的警示标识,安全消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履行消法规定的义务,为进入场所的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网购甄别有奖销售警惕消费陷阱
案例回放:刘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家保健器械公司的促销活动,店内宣称付款前30名有奖品,他卡着点付款网购了一套保健器械。几天后货到,向店家询问奖品一事,对方称一周后才公布名单,且因刘先生付款时间有误,不在获奖名单之列。事实上,直至年底,店家也没有公布获奖名单。刘先生认为,奖品事小,但店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实在令人生气。
消费提示:非现场即时开奖的抽奖式有奖销售,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网络购物时,消费者要学会甄别,警惕消费陷阱,遇到侵犯自身权益的事情要及时收集好证据与商家协商解决,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商家不讲诚信行为引人误解
案例回放:张女士在烤鱼店就餐,该店宣称活鱼现场称重,实际称重却不是在现场进行,而且端上来的鱼小很多,感觉不新鲜。张女士怀疑商家将鱼更换,要求商家解释。商家态度蛮横,不予理睬。张女士向消协投诉。经消协工作人员现场查看,该店确实存在不现场称重而是在后厨称重的情形。至于消费者反映的更换问题,因证据不足无法查证。经沟通,商家表示立即整改。
消费提示:商家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对商家的侵权行为坚决说“不”。
直播虚假广告消费者合理维权
案例回放:李女士特别喜欢某网店主播小白,购买了小白在直播间售卖的一款旅游套餐,小白称“5天4晚双人豪华游,下机都是豪车接”“纯玩团,没有强制消费”。但实际上,接送游客的是面包车,旅游途中包含5次购物。李女士联系小白解决,未果,后经消协介入,达成和解。
消费提示:消费者看直播购物时一定要慎重,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