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制定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小微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小微企业发展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突出,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我市以提升总体实力和发展质量为目标,深入扎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不断打牢夯实小微企业的发展根基,制定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贷款总额中真正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占比不足11%,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每年全市小微企业获得的用地指标与发展需求相差甚远,大量有发展潜力特别是工业型小微企业外流,严重影响了我市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且,2012年以来,国务院、省、市先后出台的12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税费减免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新创办的小微企业存活率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服务质量低下、效率不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让创业创新者的热情和信心受挫。
面对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市重点围绕宣传推动、资金扶持、创优服务做好工作。以省级考核目标为重点,创新快速增长机制;以破解企业融资难为重点,创新增强活力的融资机制;以抓好贯彻落实为关键,确保扶持上有政策,落实上出实效;以破解 民企 用人难为着力点,创新留人、用才的培育体系;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为主攻方向,创新与市场相吻合的提升机制。
今年,我市将安排8.1亿元用于城市示范工作,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同时,从宣传推动、强化政策落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创新科技型人才流动机制、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等方面深化政府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起机会均等、政策普惠、公平竞争的公共服务环境和市场制度。为确保26户“小升规”企业目标完成,市中小企业局建立了598户的企业储备库,对入库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训、法律咨询、引资融资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形式上有创新,质量上有突破。
多项举措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是打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二是设立“新三板投资基金”和“担保扶持基金”。市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0.2亿元资金,用于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基金。该基金主要以取得部分股权的方式投向新兴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但缺乏资金的初创小微企业,帮助其尽快发展壮大。
加大对国家、省、市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集成。强化贯彻落实,确保扶持资金用到实处,支持措施落实到位。实现“政府搭平台、企业进校园、高校输人才”的良性互动机制;统筹各方资源,集合精英师资队伍,开设一批“CEO研修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人才培训班,打造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组织“百企千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民企引才难、用工难的问题,全年中小微企业安排就业人员力争突破6万人。引导 民营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调产转型,强化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升凝聚力,增强自豪感;提升影响力,增强美誉度。(冯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