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初步形成十个优势特色产业区

12.12.2014  02:37

  今年以来,我市突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合作社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生产乡村集中。今年新申报273  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共形成了1091  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和8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并初步形成10个优势特色产业区: 

  这10  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分布在全市14  个县(市、区),它们分别是:一是以忻府、定襄、原平、代县、五寨为主的甜糯玉米产业带区,面积15.4  万亩。二是以静乐、宁武、神池、五寨、河曲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区,面积43.5  万亩,带动全市种植马铃薯77.6万亩。三是以神池、宁武、静乐、偏关为主的胡麻、燕麦产业带区,面积45万亩,其中胡麻20  万亩,燕麦25.3  万亩,带动全市种植胡麻27.2  万亩,种植燕麦35.6  万亩。四是以神池、五寨、岢岚、代县为主的红芸豆产业带区,面积25.5  万亩,带动全市种植红芸豆33.7  万亩。五是以静乐、宁武、河曲、保德、偏关为主的杂豆产业带区,面积10  万亩。六是以代县、繁峙、河曲、保德、偏关为主的谷子、糜黍产业带区,面积52.5  万亩,其中谷子30.1万亩,糜黍22.4万亩,带动全市种植谷子72.4  万亩,种植糜黍33.8  万亩。七是以原平、代县、繁峙为主的酥梨、白水杏、仁用杏产业带区,面积32.5  万亩,其中酥梨24.9  万亩,白水杏、仁用杏7.6  万亩;以河曲、保德、偏关为主的红枣、海红果产业带区,面积16.2  万亩。八是以宁、静、神、五(寨)、岢、河、保、偏为主的种草养羊产业带区。九是以忻、定、五(台)、原、代、繁为主的秸秆养牛养羊产业带区。十是以忻、原、代、繁为主的养鸡、养猪产业带区。 

附件下载:
责任编辑:xzs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