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意见
(2014年8月20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 次会议通过)
绵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2014年1至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绵阳市2013年财政决算和2014年1至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绵阳市2013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判管理工作的情况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2014年1至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
会议认为,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正常,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但也存在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工业经济增长潜力不足,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等主要困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各级各方面要更加凝心聚力,心无旁骛,整合资源,集合力量,攻坚克难,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尽快制定各项改革的配套措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办好科博会等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三)狠抓稳增长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要求,围绕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查找问题和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要针对省政府“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十六条措施”和我市“关于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的37条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积极开展督查调研,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
(四)深入推进科技城突破性发展。深化科技城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发展主体责任,着力构建“一核三区多园”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5平方公里启动区,推进30平方公里“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发展。狠抓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扶持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积极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积极改造提升“2+4”传统产业,重点推进“4+3”高端成长型产业和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加快发展。加大土地、能源、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搭建好银、政、企融资对接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政务环境。
(六)深入贯彻落实“三农”政策。推进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武引二期灌区、开茂水库建设。连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和“金土地”工程实施。
(七)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实施。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资源配置向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推进扶贫攻坚、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公租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
二、关于2014年1至6月预算执行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预算任务,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稳妥推进财政改革和管理创新,切实贯彻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财政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等困难和问题。为确保全年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会议要求:
(一)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政策。坚持调存量与扩增量并举,在扩大增量中调结构。整合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点税源加快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推进科技城建设突破性发展。
(二)努力盘活财政沉淀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继续清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长期沉淀在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并从严控制“三公”支出,努力放大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杠杆效应。加强债务管理,控制债务风险。
(三)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稳妥改革完善城区分税制财政体制。清理整合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加快专项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实施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继续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
三、关于2013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审计力度,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强化了民生、扶贫和“三公”等领域资金的审计,关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项目的使用情况。审计重点突出,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绩效审计,运用审计成果督促和帮助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此,会议要求:
(一)增加审计查出问题的透明度。对审计查出的涉及的单位和问题,市审计局要如实给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对个别典型案件,要在媒体公开曝光。
(二)进一步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提高监督实效。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进一步拓宽审计面,加大审计力度和延伸审计深度。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积极推进支出绩效审计。对重点项目决策、实施、效益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为安排预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强化民生专项资金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及时高效。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消费审计,严格消费标准,规范消费行为,增强消费透明度。
(三)加大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力度,督促限时整改。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审计查出问题,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时整改,并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及时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要切实落实审计问责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依法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对市属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和违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屡审屡犯、拒不整改和整改不力的,要逗硬处理,绝不姑息。
(四)运用审计成果,规范财经运行。要高度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切实研究审计发现的漏洞和制度缺陷,推动财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财经管理水平。对审计结果反映出的共性和重大问题,要督促协调相关部门从制度上完善,从源头上控制,避免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情况发生。
四、关于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
会议认为,全市法院自2010年启动审判管理工作以来,充分发挥了审判管理的监控、评估、规范、指导功能,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但也还存在部分法官对质效评估体系认识有偏差、个别案件审判质效不高、审判管理工作机制还需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尚待提高、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着力构建审判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科学、规范、高效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是公正司法的前提。因此,要建立相关工作责任制度,实行权责统一,既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必追究,以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的作用。
(二)科学运用审判管理质效评估体系。要正确认识质效评估体系,善于通过指标的纵向、横向对比,正确分析审判态势,狠抓审判质效管理,引导法官不仅注重案件质量,还要注重审判效率;不仅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还要注重社会效果;不仅注重案结,还要注重事了;不仅确保司法廉洁,还要做到司法文明。
(三)不断完善审判管理体系。要尊重审判规律,不断完善审判管理系统,排除影响和制约审判权规范高效运行的各种因素。要加强对审判管理多类指标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适时向上级法院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有计划地增加科技法庭的数量,提高法院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体现绵阳科技城特色。
(四)建立健全审判管理配套机制。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实现审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要建立健全法官审判权运行机制、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制度、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审判质量评查制度、法官审判业绩考评制度等审判管理配套制度,探索将审判质效考核结果与法官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建立法官业绩档案等评价激励机制。
(五)努力加强审判管理队伍建设。要提高法官对审判管理的认识,增强主动配合管理、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要积极完善审判管理机构建设,统筹选调和培训一批有审判经验、有管理能力、懂信息化的人才到审判管理岗位,不断提高审判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 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