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侨联:以“侨”为桥为民解忧办实事

25.12.2014  13:07
      1月30日上午,市侨联办公室暖意融融,受香港华革会吴祺光夫妇委托,市侨联为21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7万余元。受助学生争相发言,他们很感谢吴祺光夫妇对他们的资助,汇报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等,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捐赠人、回报社会。       去年以来,市侨联共为我市榆社、和顺、左权、祁县、平遥、昔阳等县和我市两所大学的514名大学和中小学贫困生积极争取海外捐赠资金70多万元,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目前,助学已全部发放到受助同学手中。       【产生背景】       发挥侨联独特优势,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是市侨联的一大品牌工程和亮点工作之一,经过数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支持我市新农村市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06年至今近7年的时间,市侨联先后争取港澳及海外社团捐赠资金1700余万元,在我市新建希望小学17所,新建并装备农村卫生院(所)105所,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927名。尤其是近3年来,农村希望小学的新建和卫生所的装备从个别新建走向规模化,从单个捐赠方发展到多方捐赠,无论是选址还是合同内容、工程进度的监督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较为严密的体系。受益范围已覆盖11个县(区、市)81个乡(镇)的89个农村,受益人口达数十万多人。新建希望小学和农村医疗卫生所,以及资助贫困学生总数,都居全省侨联系统之首,占到了全省侨联总数的70%以上。       【做法描述】       市侨联每年对爱心工程项目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县需要资助的学校和卫生所情况,赴港澳就本年度爱心工程项目进行汇报并根据下年度爱心工程计划积极争取资助,年中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督察,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到位,年终或第二年年初组织对爱心工程项目进行剪彩和揭牌,对资助的贫困生助学金发放。       【基本成效】       市侨联实施爱心工程项目,在农村教育方面,不仅解决了受益村落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农村办学环境;帮助新建或装备农村医疗卫生所,不仅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而且还提升了农村医疗卫生院(所)的装备水平,改善了我市贫困山区医疗卫生状况;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仅激发了他们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充分体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经验启示】       侨联工作一不靠权、二不靠钱,靠的是满腔热情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市侨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帮助困难群体活动,把党和政府对侨界群众及困难群体的“关怀”落到实处,不仅增强了自身凝聚力,而且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