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五个提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提升杂粮产业发展水平。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一”工程,一是推广10 项先进实用技术,主推脱毒种薯、节水旱作、绿色防控等10 项技术,杂粮科技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发展100 个杂粮专业示范乡村。三是培育100个杂粮产销专业合作组织。四是打造10 大杂粮名优品牌,指导帮助杂粮企业和合作社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五是创建100个杂粮高产示范基地,通过推广优种加优法、农艺加农机、地膜加旱作等综合集成技术,每个县都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杂粮优质高产示范区,全市千亩以上的杂粮高产示范区达到100 个以上。
—— 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通过转变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驱动方式,提高畜牧业市场化水平。一是加大规模养殖的建设力度。2015 年200 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区)力争发展到1000 个,其中新建300 个;出栏3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发展到25000 户,散养户发展到55000 户。二是加大良繁体系建设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市要新建和完善存栏基础母羊1000 只的扩繁场14 个、500 只基础母羊的扩繁场28 个,使种羊场和扩繁场总数达到45 个。同时要抓好基础母羊扩群工作,到年底基础母羊达到410 万只。引进杜泊、萨福克、道赛特和辽宁盖县绒山羊等已成型优良品种,全年引进种公羊5 万只。三是加大饲草料建设力度。全年完成人工种草120万亩,其中种植一年生牧草100 万亩、多年生牧草20 万亩;改良天然草地200 万亩,建设500 亩以上的草种基地2 个、牧草试验示范基地2 个,全市玉米秸秆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加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推进恒兴、紫云牧业等屠宰企业建成投产,促成五寨绒毛加工企业和岢岚羊皮加工企业落地。五是加大安全防控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羊疫病防控体系,推广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免疫的办法,确保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重组、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布局建设一批种、养、加配套的全产业链项目。二是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着力构建忻州特产“进城市商超、进旅游景区、进物流市场、进电商网络、进加工企业”的“五进”营销体系。
——提升品牌建设水平。今年,政府将继续给予“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奖补,鼓励促进更多的企业(合作社)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做好此项工作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基地标准化建设。组织制定适合我市主导产业“三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实现集中连片经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建立环境检测档案,明确基地界线,严格投入品管理。每年打造7~1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基地,新增认定“三品”原料生产基地10 万亩以上。二是“三品一标”认证。围绕杂粮、油料、果菜、肉蛋奶等产品,年新增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50 个以上,全市争取新打造2 个“国字号”优质名牌产品。三是健全基地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市、县、基地三级领导组织,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指导服务体系。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统筹布局农业功能区划,拓展农业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以发展农业服务业为切入点,促进农业多种功能的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农家乐旅游特色村,结合当地自然风貌和山水资源,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历史名村型、产业集聚型、主题开发型的“风情小镇”。支持农户发展周末度假农庄、体验采摘基地等形式的农家乐,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培育农业新的增长点。
附件下载: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