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长城“穿心楼”坍塌后续:山阴6条决定护长城
坍塌的“穿心楼”已被初步保护
坍塌前
10月9日,山阴县人民政府在广武长城脚下召开“长城保护行动”座谈会。山阴县县长南志中向社会道歉并作出检查。他代表山阴县政府作出六条决定,开展“爱我家乡,护我长城”活动。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A “穿心楼”坍塌敲响警钟
10月4日,山阴广武长城“穿心楼”(当地俗称“月亮门”)发生坍塌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山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
山阴县文化局对境内全部文物进行了全面排查。该局李志文局长介绍,经过连续数日排查,他们已经统计出文物存在的问题:山阴县长城广武段墙体外包砖脱落,夯土局部段落坍塌;长城广武段全部敌楼、敌台外包砖脱落,局部夯土坍塌;新广武北城门、南城门及墙体外包砖缺失,夯土坍塌;六郎城墙体、夯土坍塌缺失严重;旧广武古城墙体内侧夯土坍塌,部分段落缺失严重;河阳堡古堡局部夯土坍塌,角楼夯土缺失严重;山阴县古城镇古城村城墙外包转缺失,夯土残缺;北周庄古堡夯土残缺严重;郑庄古堡夯土局部坍塌;下喇叭乡榆树凹村千佛寺石窟造像风雨侵蚀严重。
他表示,山阴县将在近期邀请省市文物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逐一有针对性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文物保护措施。
B 广武长城是山西境内最美长城
山阴县文管所欧阳天所长介绍,山阴县境内的长城位于雁门关长城北域,是明内长城,东起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止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猴儿岭顶,分七段长城,残存墙体总长11205米,敌台56座。县境内现存烽火台119座。长城由城墙、敌楼、关城、城堡、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
“穿心楼”位于山阴县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约1.4公里。2007年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将其命名为“新广武3段长城10号敌台”,国家编号:140621353201170163。该段长城为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山西提督雁门等关都御史李景元所修。史载李景元重筑雁门关边墙,绵亘十五里,至今在新广武部分敌台上仍能见到李景元所留石碑。
广武长城下有新广武城,始建于洪武七年(1374年),周长三里,高三丈六尺。广武在明初曾设为马驿,嘉靖十九年(1540年)设守备,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军站,成为雁门关山前的防卫据点。其所管边墙“东起胡峪界之东津峪,西止雕窝梁尽境之王野梁,并玄冈、阳武、芦板寨,长二百三里。”
这一古代军事要塞,如今已是朔州市的旅游胜地。2012年12月24日,当地政府曾以此为基础投入巨资建设广武风景名胜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在10月9日召开的“长城保护行动”座谈会上,省长城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张秉法表示,广武明长城是山西境内最美的一段长城,原汁原味,共有9险,50多个弯,宛若巨龙腾空,壮观、绝美。长城10号敌台“穿心楼”的坍塌,应引起各方重视,我们要接受教训,突出重点,开展抢救长城的措施,并且要在禁止放牧、禁止攀登方面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在保护工作上,要注意古长城需要特别保护,无论是抢救保护方式还是方法都要经过科学讨论、科学规划。
C 怎样保护长城,众专家提建议
王晓航是山阴县博物馆馆长,长期致力于文物研究,对广武长城情有独钟。
他在座谈会上呼吁,长城,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对其的保护已日益强化。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就长城保护作了专门的讲话后,对长城的保护已上升至国家层面!
王晓航建议,为了能全面有效的保护广武长城,其首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各级专家学者对山阴长城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全面准确掌握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其二,对广武长城及其纵深防御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整体保护。其三,揭开广武长城天山控扼等保存相对完整且代表性极强的原生态长城,让极美广武长城得以展现!
围绕着如何保护长城的主题,专家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专家们建议:要加强日常防护,设立警示标志,禁止放牧,部分地段禁止攀登,并建议修复毁损部分,应加固基础,恢复敌楼,留住原貌。专家们一致认为,山阴段明长城是山西省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明长城,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D 县长主动担责,坦承问题所在
山阴县县长南志中在座谈会上,听着大家的发言,表情严肃,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
南志中首先感谢大家对广武长城的热爱和关心:“我代表山阴县人民政府向广大网民和社会公开道歉,并作出检查,这次坍塌虽然是因大风所致,但政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是政府在思想上重视不够,第二是政府在保护措施上不力,政府在投入上不足。”
南志中说:“‘月亮门’已经坍塌,我们深表惋惜,也很痛心,现在,县政府已会同专家研究措施,制定方案。虽然是亡羊补牢,但我们将竭尽全力进行抢救恢复,争取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修复结果。”
千年长城,这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南志中诚恳地说:“保护长城守土有责,地方政府负有神圣而又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这次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现在看来,长城的损毁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月亮门’坍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要有‘不做千古罪人,要做长城守护者’的自觉担当。”
南志中代表山阴县政府作出6条决定:第一,加强长城管理队伍建设;第二,加大长城保护投入,在去年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增幅2%的投入;第三,加大宣传力度;第四,创新管理机制,成立广武长城管委会,设立长城保护基金;第五,改进工作方法,对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要精心规划,严格报批,要专家化、学者化、科学化;第六,动员和号召全县干部群众(游客),积极开展“爱我家乡,护我长城”活动。
链接
山阴明长城简介
苏家场长城:起自应县下马峪乡东安峪村西南1.3千米处,止于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南0.6千米处,走向西北—西南,依恒山支脉翠微山脉为险,地表未见墙体遗存,山险保存较好,长度为2.2千米。
胡峪口长城:起自马营庄乡苏家场村西0.6千米处台地前沿,西南过马营庄乡胡峪口沟谷,止于胡峪口村南边山坡中部。墙体类别为夯土包砖墙,土质为黄沙土和碎屑石,外包砖已无存。现残存长度为514米,走向东北—西南。
胡峪口—南寺长城:起自马营庄乡南寺村南,止于张家庄乡南寺村东南0.1千米处,依恒山支脉翠微山为障,地表未见有墙体遗存,山险保存较好,走向东北—西南。
南寺长城:起自马营庄乡南寺村东南0.1千米处,止于张家庄乡南寺村西2千米采石厂沟,地势属恒山山脉余支翠微山山前,现残存长度为1824米,走向东北—西南。
新广武1段长城:起于张家庄乡天屹佬村东南1.5千米处灰窑沟东侧,止于张家庄乡皂银洼村边。残长1770米,走向东北—西南。
新广武2段长城:起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东0.8千米处,沿新广武村东山前沿坡地而下,止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208国道边,全长1864米,走向东北—西南。
新广武3段长城:起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戏台附近208国道西,止于张家庄乡新广武村西南2.6千米(猴儿岭顶),全长3630米,走向西北—东南。 (记者 王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