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怎么办?集聚增长新能量

29.06.2016  12:06
产业 招商 山西 经济 活动 企业 政策 发展 压力 项目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主动“走出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招商引资活动——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山西怎么办?

一条重要的路径是,向对外开放要空间、要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来实现产业腾笼换鸟,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培育转型新引擎,集聚增长新能量。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紧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坚持以扩大开放促发展,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主动“走出去”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山西新形象得到全面展示,项目引进取得丰硕成果。

抢抓机遇全省上下大招商

早在年初全省“两会”召开时,《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央企在晋发展壮大,吸引跨国公司进入山西,鼓励晋商回乡、民企入晋。

3月底,山西省重点产业项目推介对接会在京举行,吸引了全国工商联103家在京常委企业、直属商会、会员企业和北京市民营企业参加。近年来山西针对民营企业最大规模的系列招商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这是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八次常委会议暨民营企业助推山西转型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之前,我省以此为契机开展的重大专题招商活动,目的是全面深化与全国民营企业的合作,实现民企入晋新突破。

从3月底至5月中旬,招商队伍北上南下,在北京、南京、厦门、天津、上海、深圳、西安、重庆、济南密集举办了9场推介对接活动。系列活动将“六大发展”“三个突破”作为战略重点,突出七大新兴产业项目,进行“专业招商、精准对接、精细撮合”。

系列活动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主要经济带:有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天津和济南,有长三角经济区的上海和南京,有珠三角经济区的深圳,有海西经济区的厦门,有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和西安。针对不同经济区域产业特点,我省精准发力,9场活动一场一主题,确保招商有成效。在北京,全面推介我省七大重点产业;在天津,举办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推介对接会;在南京,招商目标指向承接产业转移;在上海,山西科技创新城登台亮相;在西安,专题推介了旅游投资项目……专题招商活动大大地提升了推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精准性。

在民企招商如火如荼之时,另一重大机遇摆在山西面前。

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支持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政策。这是山西改变“一煤独大”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争分夺秒。5月5日起,六路招商团队前往广东、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同当地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展开对接,争取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项目入晋。在广东,山西招商团队前往广州、佛山、东莞举办三场对接会,与当地政府和100多家企业进行洽谈。我省提出“与转出地政府合作共赢”“以市场换投资”“让入晋企业综合成本比转出地有明显优势”等政策思路,获得当地政企两界认同。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自主招商的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据省投资促进局统计,仅在1季度,全省11市自行组织的招商活动就有67场。在9场民企招商活动期间,各市还自行组织了26场招商活动,对接企业1000余家。

创优环境培育竞争新优势

良禽择木而栖”。哪里环境好,政策好,投资就到哪里去。地处内陆的山西,凭什么赢得客商青睐?过去,我们讲资源优势;如今,我们更拼软环境。当各路招商队伍活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时候,省委、省政府也在大后方全面创优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

6月初,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省政府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提出打好政策牌,进一步制定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配套措施,切实降低营商成本,打造吸引投资的“洼地”;打好环境牌,优化政务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服务牌,高效服务,马上就办,推广“3个24小时”工作制度,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全程服务,跟踪办理,等等。

我省还出台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一文件涉及税收返还、搬迁补助、免收租金、减免收费、用地指标、水电价格、物流成本、用工培训、通关便利等领域12条政策,力求在与东部省市、周边省市和东南亚国家的竞争中,形成综合成本优势,增强我省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这些优惠政策精准定位到每一项成本要素。比如,对转出地政府和转出园区给予税收返还,充分体现了“合作双赢”的理念。

这份文件不仅优惠力度空前大,还给予各市很大的政策空间,鼓励各市真正解放思想,结合自身优势和所选择的重点,因企施策,用成本优势打造投资“洼地”。随着上述政策逐渐落实,我省有望迎来加工贸易项目入晋新高潮,为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