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气象,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11.11.2017  14:27

说起气象,总会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到底啥是气象?气象部门都是做什么的?我们的生活跟气象有什么关系?如何实现气象现代化?别急,让我们从一个个数字中发现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89.6%——全省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

有个笑话说,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人中,有一种就是天气预报员。一个小段子,道出了多少人对天气预报的爱与恨:没它不行,有它又不一定准。

事实上,随着天气预报业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天气预报正在变得越来越准。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9.6%,较“十一五”末提高1.8%,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6.5%和77.6%,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1.1%和9.4%。

山西省气象局局长柯怡明介绍说,目前山西省以精细化预报业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了标准化无缝隙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同时强化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开展省市县一体化短临预警业务。

此外,山西省正在推进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建设,旨在建设省市县一体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平台,实现0-10天无缝隙中短期预报,开展全省5公里、逐3小时分辨率的降水、温度、风等气象要素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

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实现“零的突破

山西位于黄河流域中游,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人口比例也较大。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这里却没有一个农业气象站。去年开始,山西省在大同、太原、运城三市布点建设了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农业气象指标和使用技术研究。

柯怡明介绍说,大同站主要针对晋北地区分布广泛的小杂粮,太原站主要针对晋中一带密集的蔬菜产业,运城站则主要针对晋南地区发达的果业。目前三个试验站已初步建立了大田作物、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分类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

此外全省还建有3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89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65套农业小气候观测站、22个农田实景观测系统,为农业气象各项业务开展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山西还通过气象信息服务站、手机、电子屏、大喇叭、气象预警调频接收机等多种手段,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和农村综合服务信息乡村全覆盖。截至2016年,全省建成乡镇气象工作站1147个,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6698个,电子显示屏1398块,覆盖100%的乡镇;农村大喇叭11741套,气象预警广播行政村覆盖率达到42%。

30亿立方米——把天上“路过的水”留下来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山西是典型的缺水省份,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68毫米,大约是湖北省的一半,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全国人均值的17%。与此同时,经气象部门评估,山西省的云水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约为45亿立方米。

如何把天上“路过的水”留下来?近年来,山西省气象部门多手段、全方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常年通过3架增雨飞机和地面布设的161门“37”高炮、165部自动火箭发射系统、30套高山远程作业系统进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累计飞行1300多架次,发射“37”炮弹3000余发,火箭弹2300余枚,增雨烟炉燃烧焰条300余根。

数据显示,山西省人工增雨作业年平均增加降水约30亿立方米,平均相对增雨率12%-20%,人工防雹作业平均减少保护区雹灾25%-75%,多年平均的人工防雹投入产出比约为1:15,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为6.5亿元。

随着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已逐渐从原来的防灾减灾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森林灭火、生态环境改善、增加水资源等多领域扩展。目前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作业规模、仪器装备、科技支撑和人才结构均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13个——“气象+”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知名的煤炭大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省近年来着力转型发展,特别是加大力度发展文化旅游、中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非煤产业。

山西省气象局局长柯怡明表示,对于山西来讲,推进气象现代化要与山西的独特省情和发展需求相结合,以文化旅游业为例,气象部门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比如简单的下雨下雪会影响游客出行,即使没下雨没下雪,但是有雾,也看不到想看的美景,或者太阳太大了,游玩的时候容易晒伤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气象部门的工作。”柯怡明说,气象部门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特色服务,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便利,优化旅游者的游玩体验。

据了解,目前山西省气象局已在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13个景区、景点设立了气象自动站实时采集系统和LED显示屏,可在景区入口处实时显示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紫外线等级等气象观测数据,为游客提供方便;未来还将针对景区特点和游客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