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突破水困局再现“千泉之省”风貌
山西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恳请国家支持大水网工程建设——
本报讯 (记者杨文)山西,曾是“千泉之省”。可如今,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山西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恳请将山西大水网工程比照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标准予以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介绍,山西煤长水短,资源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全省年人均供水量只有22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一半,连续30年居全国末位。煤炭的大量开采,又形成了高达5000平方千米的采空区和上万平方千米的影响区,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山西成功建设了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省地表水调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地表水拦蓄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用水结构极不合理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在水源问题初步解决之后,我省面临新的水问题是全省境内主要水系互不连通,且水资源及调蓄水工程多位居山区,而用水户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水问题由“十一五”初期的拦蓄不足转为水资源空间配置能力不足。
针对这种状况,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要求,在完建35项应急水源工程的基础上,于2011年全面规划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的山西大水网工程。
总体思路是:以纵贯山西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为主线,以覆盖全省六大盆地的十大骨干供水体系为骨架,通过建设800千米隧洞工程,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6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以有效解决调蓄水工程多位居山区,用水户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的问题,实现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调引自如、丰枯调剂,改变现有山河水系,解决缺水困局。大水网工程供水区总面积11.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2%;覆盖全省6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2个县(市、区);受益区人口3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受益区GDP占全省的88.6%。大水网工程建成后,全省年供水能力将达到91亿立方米。在保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还连通了黄河和海河水系,可以为北京和石家庄及华北平原北线实现应急供水。
目前,包括万家寨引黄工程在内的大水网十大工程,有4处已经基本建成,6处正在建设,总投资400亿元,从2012年开始,先后陆续开工。但是,由于工程浩大,单靠山西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在建大水网工程的建设任务。山西代表团强烈呼吁,大水网工程不仅事关山西的水安全,也事关华北平原乃至国家的水安全,建议国家从支持山西实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角度和推进革命老区、能源基地建设的角度出发,将山西大水网工程比照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予以支持,以期推进工程尽快建成并早日发挥效益。
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