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远方的客人怎么留下来
应该说,山西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不过,细究各项指标就会发现,年接待游客上亿人次,而入境游接待刚过百万。游客结构失衡折射出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作为我省的新型产业,旅游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远方的客人怎么留下来
对于美籍华裔马宽池来说,上一次来山西,大约在1990年前后。那时,带旅行团进出山西,印象极好。2014年末以国际旅行商身份与30多个国家200余名同行应邀赴山西踩线,却多了一个疑惑。
上世纪九十年代,云冈石窟还是欧美线路的重要产品。外国客人从北京入境,在团队行程中,取道大同、平遥,然后再驶向西安。不知从何时开始,很多线路从北京改道陕西,隔过了与之人文相同的近邻山西。
为什么隔过山西?为别人释疑本身就是在寻找答案。事实上,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不看国内游,而是看入境游。入境游体现的是一个地区旅游业跨国家、跨文化、跨语言、跨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也是国际知名度的体现。国际旅行商怎么看山西旅游?山西入境游发展缓慢对旅游产业有怎样的影响?在随团踩线的几天里,记者不停地问,也一直在听,努力找寻山西旅游业提升的突破口。
美国人说regret(遗憾)
Banfi和Balint都来自匈牙利,语言相通,交流多。在乔家大院,两人谈论着在大巴车上看过的影片《Raise the red lantern》(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并向导游了解不同建筑所代表的含义。“beautiful(漂亮)”是他们回应导游时的赞叹。
在平遥古城,木檐、灰墙、石板、招牌,表演巡街的衙役,甚至包括街边铺面吆喝的老板娘、晒太阳的老汉,文化与生活交织交融,一个与北京、西安完全不同的地域正在展示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本色而自然地表现出来。Banfi兴奋地想住下来,从点滴生活了解山西,了解中国,平遥古城就这样吸引着像Banfi一样的外国人。
“bestofbest”(最好的),“per-fectly”(完美),“shock”(震撼),在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应县木塔、云冈石窟,类似的赞叹都能听得到,甚至包括对餐饮住宿的印象评价。“平遥古城中的客栈,炕头、雕花、方桌,很有文化特色,就像住在了历史中,很喜欢这里。”来自英国的Joanna说。
山西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特点显著,差异化又明显,震撼的旅游资源遭到旅行商的“嫉妒”。但是,美国人Charles却用了一个更加意味深长的词语表达了对山西的印象——regret(遗憾)。“这么吸引人的文化,为什么美国人不知道?真是遗憾。”他说。
随着踩线的深入,更多的人用“遗憾”表达对山西的喜欢。在他们言语里,这种“遗憾”还有着弦外之音——山西没有用好旅游资源。其实,同样的声音记者并不是第一次听到,或来自专家,或来自游客,又或是喜欢山西的人,不喜欢山西的人。
山西,有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存地面文物古迹3140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高居全国第一。古代壁画2.4万平方米,古代彩塑12799尊,又是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建筑120座,占全国同期总量的75%。
在别人眼里,山西旅游手捧着的何止一个“金饭碗”。可现实是,没几个赚到钱。究其因,不得不提山西更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经济学界认为,资源型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畸形、产业结构单一、收入差距扩大、寻租和腐败严重等现象。2014年,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多与煤炭有关,经济断崖式的下滑也验证了上述观点。现象的背后,实际折射出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困局。
由于产业的聚集效应,煤炭产业聚集了大量的诸如政策倾斜、社会资本和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一方面,社会经济资源过度地向煤炭产业聚集,以保持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煤炭产业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强力挤压。
长期以来,只习惯把矿产资源看成资源,而不善于利用同样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工作在一些地方常常是被高高举起,然后又轻轻放下。
从一碗凉粉看政府与市场
与丹麦旅行商Laila的结识,是在参观应县木塔后的午餐桌上。爱吃小吃的她,在旅游时品尝了一碗应县凉粉。就餐期间,讲述美味成为谈资,但她更善于思考。地方特色小吃卖5元,而体量并不大的应县木塔景区门票卖80元,在Laila看来,前者花得值,而后者价格偏贵。
凉粉,景区,不相关的两件事,却在价值上给Laila不同的感受。山西景区门票偏贵,是很多旅行商的观点。但景区管理者却不认同,总在伺机涨价。一边是游客叫嚷门票太贵,一边是票价不断上涨。谁都知道出了问题,可谁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个体卖凉粉,由市场定价;景区卖门票,由政府定价。Laila说,景区定价不是你认为多少,而是形成产品在市场中值多少。Laila看到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然,这不是应县一家的问题,也不是山西独有,这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遇到的难题。
政府与市场,一只看得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也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我省旅游业发展至今,不少景区管理模式依旧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一个景区分而治之,有县市直管的,有管委会负责的,有乡镇协调的,“共管”一景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景区规划、发展与保护难以协调,无法对景区实施有效管理。近些年,五台山景区屡屡被媒体曝光,皆因管理缺失。
也有客观体制问题。主要的旅游资源分散于建设、文化、文物、水利、农业诸多部门,各管一摊,各理一段,谁都能说上话,可谁也拍不了板,造成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为资源的商品化设置了重重障碍。省城周边的晋祠天龙山风景区,晋祠属于文物部门管理,天龙山则归林业部门管理。
政府部门“插手”太多的另一原因,则是“眷恋”权力。拿门票来说,总舍不得脱手,造成了对“门票经济”的倚重,缺乏从门票之外获得收益的能力。一屁股坐在部门利益、局部利益上,难免视线之短,只能看到上涨票价这等“小利益”,也就不足为奇。吃住行游购娱整个链条,也因“门票经济”无法顺畅地发展。
目前,不少景区管理理念陈旧、体制创新不足,来自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旅行商们一眼洞穿:山西旅游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不是缺乏好的资源,而是缺乏好的产品”“景区开发堪称一流,却忽视了营销”……
外国人不愿讲明的话,我们应该心知肚明。其一,重资产,轻产品。对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概念不清,误认为好资源一定就是好的产品。其二,重开发,轻营销。重视对景区及相关设施的开发建设,不愿意把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营销上,导致景区没有高的知名度,失去对游客及客源地的吸引力。
应该看到,沪深股市中的旅游板块,西藏旅游、西安旅游、黄山旅游等上市企业,当他们着手质押旅游门票、盘活旅游资源时,我们还在为“门票经济”争得面红耳赤。
我们急需拆掉各种 “围墙”,让游客、产品、企业、资金、人力等各种市场要素有序、顺畅流动,保障旅游业规范、健康发展。
“思想再开放一些”
美国旅行商Helen不了解中国历史,但走在平遥古城之内,触摸到历经沧桑而保存完好的民居、城墙、县衙、票号后,他对山西人肃然起敬,一个世界领先的金融体系充满智慧。
夜幕降临,他走出客栈,沿街而行,想将更多时间留在这座古城。但,路灯下的街道,笼罩灰白之色,镜头下的街景,定格不出清晰的画面。
走进小巷,穿梭其间,弥漫的炊烟冲淡了一天累积下来的美好印象。“一个环境不好的景区,是留不下游客的。”
“你觉得改变百姓生活习惯难吗?”
“吹散一层烟雾,难道会比保存一座文化、社会、经济完好的城池难吗?旅游目的地的比拼,不仅仅是配套设施的差距,更是思想、观念的竞争。思想再开放一些吧,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视线移出平遥,放眼全省,或是全国,旅游业发展除了受制度的影响,还有观念的束缚,特别是对旅游业整体认识的局限。
在山西旅游界,有一案例被提及多年。历山景区,少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势独特,景色迷人。景区地处运城、晋城、临汾三市交界,地界毗邻垣曲、阳城、沁水、翼城四县。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地蜂拥而上开发历山。
问题来了。三地由于行政分割,规划不同步、资源不整合、交通不同网、市场不共享,三市四县都认为各自的领地是重点,但如何开发、如何借力发展,各自的想法、思路不尽相同,甚至出现相悖的开发思路。旅游开发撞车现象严重,导致彼此竞争大于合作,谁也难做大做强。至今,少人知晓历山。
地处忻州、朔州两市的新旧广武城、汉墓群、雁门关三个景区的合作开发,早在2010年便由省旅游局牵头,共同编制了跨区域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结局同样有始无终。
为什么区域合作常常只停留在口头上?原因是政绩考核时其他区域的发展并不能给自己区域的成绩加分。
正如helen所说,在观念上还有一层“迷雾”,没有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使得在做旅游及其他产业时,思路不开,眼界不宽,手脚不快。
放眼看看世界。1986年欧盟成立了旅游一体化专设机构——旅游咨询委员会。1989年,欧盟的旅游一体化走向规范。多年来,欧洲从财政、信息和法律上支持和推动欧洲旅游业发展……始于1985年的申根协定中,25个成员国之间公民可自由流动,大幅带动游客赴欧旅游。
国与国之间,尚能如此。一国之下,一省之内,又有何难。
思想上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如果思想再解放一些,一个可媲美张家界的历山,一个具有浓郁边塞风情的雁门关,或许早已发挥出应有的综合效益。
“要找那些‘会下蛋的鸡’”
寻找症结,是为了解决。哪怕,先针对一两个难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我省首家涉外酒店,山西大酒店门外载着外国游客的大巴来来往往,总经理韩风兰依稀记得因旅游而兴的盛况。至今,这家酒店的管理仍然是业界标杆。那时,云冈石窟是一个重要的入境游目的地。说山西因大同扬名,实不为过。现在,大同酒店业仍旧兴旺,其中的西餐非常专业。
时至今日,这条线路变了。很多团队线路行程中,从北京入境,之后会绕过山西直奔西安,最后再前往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区。美国旅游商Winnie说:“与陕西相比,山西有着客观上的劣势,比如很多国外政要都前往西安,很大程度上推广了旅游。加之那些年山西交通没有实质性改观,游客更加关注西安,产品自然倾向那里。”
其实,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了云冈后,大同名声大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纷至沓来。2013年法国市场平稳增长,位列国际客源国第2位,是我省老牌的重要客源国。因此,入境线路绕过山西,不在资源分量,在于如何推广。
去年,有游客向德国旅行商Aiqun发了一张照片,询问是中国的哪里?照片上的风景唯美,即使她这样的专注中国市场的旅行商也不知道。为了不让游客失望,她发动了中国的朋友,几经辗转,才知道是山西绵山。之后,她先后组了两个欧洲团前往,反响很棒。
事实上,山西旅游业当前可解决的事情,也正是宣传营销。
至今,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统一对外的旅游宣传品牌,但缺少精品旅游线路,亮点不突出。不能简单地把各市的旅游形象串在一起展示就叫营销,而应站在游客的角度,辅以安排和设计好的线路联动。
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亲力亲为,否则,不专业,也做不好。应该合作营销,比如联手公关、策划公司,重点针对某个区域的客户群体,让旅行商的电话响起来。
欧美市场中,美国、德国、荷兰等是我国重要的客源国。斯普林旅游咨询公关公司 (美国)董事长Spring说:“美国消费市场很大,问题的关键是要怎样影响美国民众?把焦点放在媒体上,但不是登广告。好的办法是,刊登评论性的文章,通过真实而富有情感的叙述,使读者产生共鸣,影响出行方向。”
很多旅行商表示,各个国家游客出游咨询方式基本一致,大约60%以上会通过网络搜索,而企业会更了解这些信息。用美中文化旅游协会副会长Sophia的话说,“有些钱要花得值,寻找合作企业时,山西一定要找那些‘会下蛋的鸡’。”
在来中国的美国人中,只有38%算是真正的游客,其他多为探亲、工作往来,对于推广不敏感。而在这些游客中,57%为参团,43%为自由行。“在美国推广,要明确你的目标群,是团队游,还是自由行,精准地将信息传递出去,才能达到好的预期。”美国旅行商Evan说。
当下,要看清消费群体的变化: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团队游向散客自助游转变;大众观光旅游逐步向深度体验的休闲度假游转变;游览封闭买票的景区向开放城市和乡村游转变;单位公款出游向自掏腰包的家庭式出游转变。
尤其在营销手段上,要多管齐下,达到全面撒网、重点捞鱼的效果。应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营销手段。同时,构建大数据中心,将游客的行为、习惯、偏好等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再去引导旅游市场预测、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
从旅行商视角传达出的营销理念,可以让山西旅游更加贴近国外的地气。
告诉世界“你的最亮点”
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是全国的普遍共识。“入境旅游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标国际,可以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也会大幅提升山西形象。就这一点,煤炭给的很少。”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张志云说。
从我省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看,自主外联的游客只占到所有游客的30%左右,其中外国游客的自主外联能力更弱,约占到外国游客接待量的20%。
目前,外国游客会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口岸城市入境。从线路设计上,山西最便利的条件是吸引北京方面的游客。“国外游客在中国停留大约14天。总体来说,一周用于观光,一周用于休闲。”美国旅行商ThomsaGu说。
14天中,山西能争取到几天?ThomsaGu诚恳地说,北京、西安在团队行程中会占去5天,山西与之优势并没凸显出来,较难撼动。剩下的2天左右,目前被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抢占。山西如果想划入线路,最可行的就是先竞争这两天。很多国际旅行商也认为“这是山西当前最实际、最可行的目标”。
“形象推广还需要和产品结合起来。山西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每个都堪称精品。但是,让国外游客都要游遍不现实,而应选一个最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国驻纽约旅游办事处主任薛亚平建议。那外国游客究竟想看什么?他的答案是——强调“异域”的历史和文化。
山西的突破口又在哪里?20余位欧美旅行商异口同声——平遥古城。一致的看法是,平遥古城与北京、西安差异大,可形成很好的补充。大西高铁无疑是另一个有利因素,弥补了从北京绕道山西再到陕西的消耗。把平遥古城作为营销重点,更有针对性,更容易集中关注度。
去年,途经平遥的大西高铁通车,强化了山西与周边地区的“同城”效应,形成了3小时到北京、西安的“城际3小时交通圈”。大西高铁还与石太客运专线、郑西高铁等连为一体,构成连接晋冀、晋陕及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的高标准铁路客运网络。
有了突破口,才会有辐射周边的可能。有了2天,才会有3天、4天,才能在山西深度游。当然,突破点会因不同国家的消费者而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东南亚地区,游客的关注点可能更倾向于五台山。
目前,全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加深、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的变化加速,也必然引发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互动与重构。这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解决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真正让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