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丛书《山西文华》将首发 尽收山西历史文化精华
专家学者们在审稿
由山西省政府部署,国内著名学者编撰,全面收集山西历史文化特色分三编,共计要整理1500册图书,分9年完成,每期3年,目前第一期已完成
本月25日,在第25届全国书博会开幕之际,一部由山西省政府部署,国内著名学者编撰、历时3年之久、耗巨资修改、编撰的大型文献丛书《山西文华》将举办首发仪式。作为一部全面收集山西历史文化特色的重磅文化典籍,这套书共分为三编,即“著述编”“史料编”“图录编”。三编所录,共计要整理1500册图书,分9年共三期完成,每期3年,目前第一期已经顺利完成。这套书一旦问世,山西历史文化之精华尽收眼底,山西文化、山西精神、山西文明也得以彰显。
传承山西文化和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盛世修书”的传统,从《永乐大典》到《四库全书》,都是集众学者智慧于一体,编撰出一部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这也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重要途径。同样,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主线,大家都说山西是文化大省,可是具体强在哪里?最新考古成就证明,侯马陶寺的古城遗址,正是尧帝的都城。晋侯墓地出土的色彩斑斓的青铜器,以及侯马盟书的朱书文字,见证了山西在中华文明进化史上的主体作用。山西所存的十余万册古籍,4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着山西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到这样的讯息,也不一定有途径能获取这样宝贵的历史资料。“文化究竟为何物?山西文化凭什么就能博大精深?人们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不甚了了。”负责第一期编撰工作的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说,需要有一部这样的集成巨作,来对山西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无疑也是一种传承,要让后人知道山西灿若星河的文化和历史。
《山西文华》主要有三大编:“著述编”是收集晋人著作(含长期在晋学人的著述);“史料编”收集晋地所存方志、档案、日记、族谱、报刊等内容;“图录编”收集晋地所存文化遗产,包括古建、壁画、彩塑、出土文物、书画,以及皮影、年画等。光从名字上听,这就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而且编者还会按照不同的类别出不同的书籍,这也需要长期摸底,反复论证,已经出版的第一批项目,包含了1949年10月1日前山西典籍、山西文化遗产的精华。其“著述编”有荀子、王维、柳宗元、关汉卿、傅山等名家的著作,有于成龙、陈廷敬、祁隽藻等清廷重臣、封疆大吏的全集;“史料编”有光绪年间的著名方志《山西通志》,有关于山西三百年的政书《晋政辑要》,“图录编”有山西古建筑、壁画、彩塑、书画、会馆等等精彩内容,更是山西文化闪耀全球的亮点。
此次修书,是山西省政府在建设文化强省之际的有力的举措,举全省之力做这样的事情,无疑是对文化的尊重和自省,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只有文化是永恒的,是不朽的。
文化学者倾力加盟
编撰这样一套书,是山西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项目,全省各地的学者紧密团结起来,就连不少山西籍的名家,也参与其中,加入到这项宏大的修书“战役”中。
张继红告诉记者,山西的“文博大家”张颔先生在病榻上就书目的挑选问题给予关注;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学者刘毓庆、张庆捷、李晋林等先生献智献策,严格把关;更可敬的是,在北京工作的杨建业、梁衡、李零、杨璐等山西籍学者,以及非晋籍学者程毅中、李学勤、张志清、孙崇涛等先生,都给予高度关注,就文章的选取、呈现等具体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议。学者对于这项文化工程的关注和参与,更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化事业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在传承文化事业上的职业操守。
说实在话,编撰这样一套丛书,对于专家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了解整个文化体系的内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样的工作无疑能提升专家学者的修为;于公众而言,也是一次跟专家学者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在一套书里感知学者们对文化精华的集成提要,无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了自己。退一步而言,不少专家年事已高,于他们而言,这是为家乡出力的机会,这是一场关于文化的乡情聚会。
经济越发展越要注重文化建设
很多人把经济发展当成了国家建设的第一要素,殊不知越是做好了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就越能得到弘扬,国家就越团结。举个简单的例子,欧洲的文艺复兴,当欧洲工业文明发展的时期,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使得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伴随着文艺复兴各种真善美作品的涌现,给迷茫的人们在思想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西方社会的一代代人。
现在的信息传播手段很丰富,在速食文化时代的影响下,青少年对于文化的认知少之又少,人们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山西文华》的出版,就是为大家提供了了解中国、认知文化的机会和载体,从而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