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务部门公布2016年预期目标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7%,其中出口增长3%,进口增长持平;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15%;直接利用外资实现31亿美元;直接对外投资实现1.8亿美元。”15日上午,山西省商务厅对外公布了2016年全省商务工作的预期目标。
据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商务厅将按照“开放发展战略”、“流通升级战略”、“市场一体化战略”三大战略部署,实施十大工程,开展十大行动。
十大工程
“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发挥清徐、静乐等8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带动作用,支持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建立完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整合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支撑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网络购物、缴费充值、电子结算、取送货、票务代购、代收代发、金融服务、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
“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采取政府股权投资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跨区域农产品流通渠道,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外埠建立销售窗口,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农企合作机制,构建跨区域农产品现代流通骨干网络。鼓励流通企业向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链条,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流通现代化推进”工程。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以托盘作为商贸流通标准化的切入点,继续支持美特好做好托盘共用体系示范工程,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等领域培育标准托盘应用和循环共用重点企业。推动山西绿色商场标准示范工作,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加快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开展智慧物流示范、降低流通成本,在全省推广太原市同城配送试点经验。继续完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在总结朔州、长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集聚化发展载体。
“品牌营销网络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山西名优特商品省内外展销中心、展销专柜建设。制定山西名优特商品营销网络运营管理规范,规范名优特商品中心(专柜)的建设与运营。重点在上海推进山西名优特商品展销专柜建设,推广上海“店中柜”营销新模式。推进在成都、青岛、兰州、大同、平遥等著名风景区建立山西名优特商品展销中心(专柜),推动山西品牌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老字号创新”工程。按照做精做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恢复发展一批的思路,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广、文化特色浓的知名老字号。引导老字号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劣势老字号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提高老字号整体市场竞争力。支持老字号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健全营销网络。支持老字号企业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突出、质量上乘、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老字号名录体系档案,建立老字号的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老字号的宣传,传承发展老字号特色。
“商务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程。推动忻州市开展国家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系统梳理应依法承担的监管执法职责,集中整合商务领域内分散的行政执法职能,明确统一承担商务执法职责的机构,优化执法流程,细化执法标准,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商务执法跨区域协作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完善商务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建立衔接工作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与行政处罚相对分离,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服务贸易振兴”工程。落实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建立服务贸易协调机制。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建立全省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知识、业务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项目,探索将太原打造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山西。大力发展文化贸易,整合山西省优秀的传统演艺和工艺美术品资源,有针对性地参加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集中展示。重点扶持山西宇达、太原特玛茹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工程。以太原市为主体,武宿综合保税区为实施区域,推动太原市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申报。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综合保税区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外贸企业等各类主体汇聚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大进口产品展示中心招商力度,加快出口品牌产品展示中心建设步伐。
“开发区扩容提质”工程。按照“提升存量、培育增量、做大总量”的发展战略,推动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各开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开发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设立研发中心、创业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按照省政府要求协调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开发区设立或扩区的考察评审,指导符合条件的各类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通过规范整合设立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发展空间饱和的开发区扩区。
“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立足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商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选调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的主渠道脱产培训。推进市县级政府主要领导、商务系统领导参加省商务厅与省委组织部共同举办的开发区产城融合、“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培训。组织厅机关干部、厅直属单位干部参加全国重点高校的干部选学培训。精心筹划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赴美国汽车后市场专题、赴英国文化贸易专题、赴德国会展行业管理专题等境外培训。利用干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网络培训。
十大行动
深化“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行动。2016年,中华行将在长沙、贵阳、合肥、济南、沈阳等地举办,基本实现对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适时举办“山西品牌中华行(澳门站、台湾站)”活动。丝路行选择10个国家借助国际顶级展会平台举办活动,在韩国、巴西、波兰、印度4个国家举办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投资推介、高层对话等综合性活动;在德国、印度尼西亚、瑞士、俄罗斯、阿联酋、美国6个国家举办专业性展览展示活动。网上行重点与1号店商城、阿里平台合作,组织山西品牌产品分批分期在第三方平台、微商城、自营平台等各类电商平台开展促销活动,依托品牌专业机构,探索常态化机制。建立山西品牌网上评价标准,科学评价山西品牌并择优扶持。
加快“山西面食走出去”行动。制定面食餐饮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促进江南、芙蓉、佰合园等面食餐饮企业和面食加工企业应用现代技术,提升面食产品质量和品位,支持太原老菜馆、顺溜、山西会馆等重点企业建设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食品安全等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实现品牌化、连锁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积极申办2016年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
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行动。开展融合创新试点,推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认定10家创新企业,对其进一步深化培育,聘请创新专家对入选企业开展专业辅导、培训,组织开展与知名创投、风险投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投资机构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促进零售业、生活服务业转型发展,选取试点企业、特色商业街区开展活力激发试点,鼓励零售企业开展全渠道营销,增强便民服务功能或向商业总体综合体方向转型,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与实体店合作,融合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营销等线上优势和真实体验、品牌信誉、物流配送等线下优势,促进组织管理扁平化、设施设备智能化、商业主体在线化、商业客体数据化和服务作业标准化;鼓励居民生活服务企业采用团购式、体验式、上门式、配送式等线上到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拓展营销渠道。
“降低流通成本”行动。出台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依法清理向流通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违规收费、不合理收费以及只收费不服务等搭车收费项目。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开展商贸流通业与工业企业用电、用水同价,乱收费、通行难、停靠难等专项督查。
“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成立山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议事规则,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重大项目储备,推动各部门制定实施“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外事侨务等合作专项工作方案。推动各市编制实施本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
深化“区域合作”行动。抓住山西省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契机,主动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商贸服务、新能源、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和衔接。充分发挥大同的战略地位与优势,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流互动和有效合作,共同推进长城金三角建设。深化沿黄经济带协作,推进完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加强与黄河沿线省区在能源、文化、旅游、经贸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招大引强”突破行动。调整、更新、充实1000个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提高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比重,提升招商项目储备质量。全面梳理近年来全省已签约未落地、已申报未审批的招商引资项目,制定针对性推进措施,提升项目落地率。在太原、北京、南京、厦门、美国、韩国、香港举办七大招商推介会,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加快“三企联动”,组织实施跨国公司进山西,重点筛选3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组织精干招商队伍拜访壳牌、拜耳、博世等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或代表处,吸引来晋投资。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落实“2015央企山西行活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47个投资合作项目,与中海油、中航工业、中国国电等央企联系,推进新一轮央企入晋。支持民企入晋,依托在山西成立的20家山西异地商会,加强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对接,支持省外民营龙头企业来晋投资发展。
“优势产能走出去”行动。做好“走出去”重点国别、重点产业的总体布局,推动与印度尼西亚煤焦-发电-钢铁一体化循环工业合作,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能源矿产、轻工纺织、机械制造投资合作,创新晋非经贸合作区的经营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合作区建成山西省挺进非洲的“桥头堡”。完善“走出去”服务促进体系,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培育“走出去”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境内外商会、行业协会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服务。
“展会提质增效”行动。组织举办好能源博览会、“山西-台湾经贸交流”等重点展会活动,承接引进一批与山西产业转型升级关系密切的国内品牌展会,培育新兴产业、中小型专业展会。统筹参加各类知名展会,重点支持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东盟博览会、首届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国家级重点展会和国际知名展会。修订境外展会管理办法,对境外展会实行分类指导,实行展会管理市场化运作,组织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建材、五金、名优农产品、非遗物质文化等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国际顶级展会,培育我省对欧美出口市场增长点。
“适应新常态培训”行动。结合当前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带来的新思维、新视野、新要求,提升机关干部适应能力、引领能力、驾驭能力,着重开展电子商务、金融支持、国际惯例、商业原则、谈判技巧、语言能力、自贸区、流通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内外贸企业和基层商务部门培训指导,加强与商务部贸发局、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办好农村电商、农产品流通、内贸流通统计监测、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应对贸易摩擦、招商引资、会展经济等各类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