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登上”今年中考试卷
中考已经落下帷幕,很多考生和家长发现,今年语文试卷和文科综合试卷中有两道题和山西博物院有关系,这些题目分别与省博院内的展览或展陈的物件为元素,让人看着非常亲切。
在语文试卷的第三题“读·写”中明确指出,因为老家的亲戚要带孩子参观山西博物院,请考生写一段话,向亲戚介绍省博的最新展览,并且提醒入馆时间,而在题中给出的示范例子中,还专门提到了省博的“古埃及文明特展”“李乾朗古建筑手绘艺术展”两大展览,以及入馆时间。在文科综合试卷中,第一道选择题出现的是山西博物院的各类青铜器图片,其中有“最萌文物”商代酒器鸮卣,还有西周乐器晋侯稣钟、西周叔虞方鼎、春秋舀水器,让考生从这4幅图片中来找能得到什么样的历史信息。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上的山西博物院,是我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除了有7个历史文化专题展览外,每年还有大量丰富多彩的、汇聚国内外众多历史文化元素的展览。而作为山西的文化地标性代表,山西博物院既是知识储备库,也是知识输出库,此次能登上中考试卷,相信也让很多考生及家长有不同的看法。
参与此次中考的考生郭沁坤告诉记者,她在试卷上看到熟悉的山西博物院时,第一感觉就是很亲切。“我觉得这样的考题十分接地气,将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山西博物院成了文科考卷里的热点,让我们多了熟悉感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考生们相比,不少家长看到这些题目时也感慨良多。考生家长郭琪表示,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给广大学生提了个醒,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历史文化的熏陶。课堂之外的知识也需要储备,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拓宽视野,发现山西文化的美。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山大附中语文老师李国锋。他说:“这就是语文与现实应用的一种结合,来考查学生语文表达和应用能力。”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登上考卷,李国锋认为这是语文考试包装形式上的一次改革,“有了山西本土的元素,这说明我们的试卷更加具有山西的地域特色和本土特色,既和生活有了贴近性,也拓展了学生们在语文运用上的能力,是学习上的一种延伸。”
其实,早在中考结束后,山西博物院的员工们就把这些消息发布在了朋友圈,点赞者频频。该院副院长张慧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考试卷中出现山西博物院,不仅仅是考试题目与生活结合的一种转变和尝试,其实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也说明大众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热捧。“博物馆已经成为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示范教育基地,而且馆藏文物展并不是简单地呈现,它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信息、审美价值和古代科技史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今年,国内各大博物馆都利用各种新科技手段进行推广和宣传,从《国家宝藏》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些节目的推出更是让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张试卷拉近了山西博物院与考生的距离,也嫁接了公众对于山西历史人文的求知欲,或许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我们身边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会登上考卷,等你一探究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