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类文明从这里走起——纵论我省古文化的“三个一”

19.09.2015  10:25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来头,而探寻人类文明的起源,就绕不开山西这一方厚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人类文明的摇篮,山西蕴育了光耀千秋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省委书记王儒林8月16日会见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访问团时,首次提出山西古文化的“三个一”。9月14日起,本报连续三天刊发《一座都城定位华夏文明主脉》《一堆圣火照亮人类最早家园》《一缕曙光引出人类起源新说》三篇重要文章,对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进行了集中报道,引发读者广泛共鸣。

三个一”是山西在人类早期文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呈现出的“三大亮点”,即“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

一座都城——临汾襄汾陶寺遗址。经过40多年的发掘考证,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使尧文化走出传说成为信史,树起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伟大丰碑。

一堆圣火——运城芮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遗址。其出土的石器尤其是“火烧骨”,比我们熟知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用火要早100万年,把我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了180万年前。

一缕曙光——运城垣曲发现的4000多万年前“世纪曙猿”化石。这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被专家认为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有力质疑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证实了人类远祖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

这些震古烁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告诉我们如何从万千物种中脱颖而出,如何从风霜雷电中一路走来,如何从浑浑噩噩进入文明时代,都有着关系全局的重要意义。如果说垣曲“世纪曙猿”是古人猿的远祖,那么芮城西侯度“火烧骨”就是古文明的萌芽,襄汾“陶寺”就是古中国的雏形。

联系起来看,“三个一”说明,人类一直在山西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播散中华文明、建立最早“中国”;“三个一”也说明,山西是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块乐土,是人类起源难得的一张温床。“三个一”就是人类演化翔实的历史纪录,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书巨著。

三个一”绝非孤例。单就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而言,我省就有芮城西侯度、芮城匼河、襄汾丁村、阳高许家窑、朔州峙峪、沁水下川、吉县柿子滩等。这些连续性状的人类化石和一脉相承的丰富文化遗存,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珠串三晋大地,构筑了先祖在这里演化的近乎完整的时空框架,谱写了一部浩瀚、翔实但又需要专家破译的无字史书。

有些重大事件的价值,在拉开时空距离后往往看得更加清晰。在世界的横轴上,山西旧石器文化遗存质量高、数量多、居全国之首,在全球也属凤毛麟角。从历史的纵轴上,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这些文化遗存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也成为山西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更标志着山西在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和辉煌。

华夏民族公认是炎黄子孙,而炎帝、黄帝均在山西活动,并留下丰富遗存。大家熟知的上古“三帝”尧、舜、禹,把都城全定在了山西南部。有专家指出,晋南一带是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以帝尧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陶寺文化,构成了一个历史丰碑。它是中国正式踏入文明社会的界碑石,也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民族集团正式形成并由此不断推进发展的奠基石。

从古至今,山西始终走在各个时代的前列。以“三个一”为代表的山西早期文明,开启了山西文化好为人先、革故鼎新的传统,并在以后岁月中,贯穿始终、一脉相承。

春秋时,晋文公采用“郭偃之法”,整吏治,成为五霸之一。战国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勇变法,跻身七雄之列。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印度,历艰险、记佛国,比唐玄奘还要早200多年。北魏孝文皇帝平城改制,推均田、倡汉化,推动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明清晋商后来居上,货通天下、汇通天下,驰骋商界五百年、雄居十大商帮之首。山西人民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永远处于革故鼎新的浪端尖峰,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并凝注为我们生生不息的根和魂。

我们从来就不缺乏讲述“山西故事”的各种好题材。有专家说,“华夏大半部文明史在三晋浓缩,山西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液汁的圣地。”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的灿烂遗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会发展基础,这都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但今天的我们怎样才能在改革创新中,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转化为山西发展的现实优势呢?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加深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增强做山西人的骨气和底气。山西历史脉络绵延了千万年而不断,其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山西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成果结晶,是先祖赐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借重和依托的力量源泉。作为山西人,有了这种骨气和底气,即使饱经风霜、备感艰辛,也会不断迸发奋起抗争的强大合力,迎来发展振兴的光明前景;失去这种骨气和底气,即使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也会离心离德、散沙一盘,甚至陷入盛极而衰、走向没落的境地。  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开发,书写山西旅游富民强省新篇章。山西表里山河,文明久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高居全国第一;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5%以上。我省的山水资源也非常丰富,“人说山西好风光”名副其实。我们要像重视煤炭产业一样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从“煤堆里”跳出来发展非煤产业。我们拥有比煤炭资源更丰富,更有特色,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要大力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努力将我省打造成文化旅游经济强省。

再次,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推介,树立山西政治社会发展新形象。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贡献突出。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都以文化厚重、名人辈出、人民淳朴的良好形象闻名于世。去年虽然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使山西良好形象受了损、抹了黑,但这不是山西的全部。我们要担负起重塑山西形象的历史责任,借助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场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告诉人们: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用忠诚和智慧、激情和热血、坚韧和奉献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丰富厚重、弥足珍贵的优秀文化。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汇众智、集众力,大力弘扬我省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以优秀历史文化教育人、启迪人。

文化凝结着历史,连接着未来。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敢为人先和勇于探索的人们。“我创造,所以我生存”,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一往无前,就没有什么困难拦得住前进的脚步,就没有什么风险挡得住梦想的花开。当前,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我省的历史人文优势,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突出问题导向,在实现“三个突破”、推动“六大发展”上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实现富民强省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力。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