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 外伤小患者明显增多 遇到意外 这些急救要点需记牢
溺水
一旦发生溺水,应立即倾倒出溺水者体内积水,尤其是呼吸道内的积水。
烧伤烫伤
首先应除去热源,之后用水浸、水淋等方式立即给烫伤部位降温。用冷水浸泡越早,效果越好。
外伤出血
划伤、擦伤后,可先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伤口较深时,需用无菌绷带牢牢地压迫伤口。
骨折
若断骨刺穿皮肤,应用干净的布压迫伤口止血,可以用消毒纱布固定患处。若未刺穿皮肤,可在受损部位两侧固定肢体。
动物咬伤
被宠物咬伤以后,应用大量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不要包扎伤口,尽量让伤口暴露。
昆虫咬伤
被蜂类蜇伤后,应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然后冰敷。不要试图拔掉刺,否则会释放更多毒液。一般蚊虫咬伤不会有严重后果。
坐到电动车后座上不小心把脚绞进了车轮里、玩闹时从床上摔了下来造成了锁骨骨折、下楼时摔了一跤把脸磕在了台阶上、跟着父母在户外玩耍时被蛇咬了一口……暑期刚至,省儿童医院儿外科的诊室里外伤小患者就接踵而至。
据不完全统计,从7月1日到7月6日,该院儿外科几乎每天都要接诊十来个意外受伤的小患者。对此,儿外科门诊护士长安果仙特意总结了暑期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告诉大家在意外发生时应该如何急救。同时,特别提醒广大家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要等意外发生时才追悔。
记者调查
儿外科急诊 3小时接诊6个患者
7月5日下午,在省儿童医院儿外科诊室里,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凳子上,右胳膊上缠满纱布,被吊在脖子上,主治医师刘海燕正在询问小患者的情况。旁边的妈妈显得有些着急,不停地打断医生:“这么热的天,裹这么严实,不会捂着吧?”“多长时间才能好啊?”“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吧?”……刘海燕耐心细致地回答着对方的每一个问题。
3天前,小男孩在院子里玩滑板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胳膊给摔骨折了,这一次是来复诊的。诊室外的候诊椅上,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被妈妈抱在怀里,不停地哭闹着,看见小男孩举起手蹭脸,妈妈赶紧抓住孩子的手,记者这才注意到,孩子右手背上破了一个大坑,似乎还有些流脓,左手上也起了一个很大的包。“我们也不知道咋回事,一周前,孩子的右手指头上被蚊子咬了个小疙瘩,没多长时间,手背就越肿越大,就去我们当地医院开了些消炎药,但吃了几天也不见好转,最后包自己破了,还流脓,烂成了这个样子。没想到,这两天左手上也起了这么大的一个。”孩子的爸爸延先生说。
“每年一到暑假,各种意外就来了,蚊虫叮咬的、意外伤害的、烧伤烫伤的、动物咬伤的、溺水的、触电的……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今天中午还接诊了一个被蛇咬伤的。”刘海燕告诉记者,当天中午正好是他出急诊,从中午12点到15点,就接诊了6个意外患者。“3个是磕伤、碰伤的,已经转到了骨科,蛇咬伤的是一个,还有一个是电动车刮伤的,一个是轻微擦伤。”
从上周开始,省城各大中小学校期末考试相继结束,孩子们也进入预放假模式。据省儿童医院儿外科不完全统计,7月1日到7月6日,每天接诊的意外伤害患者都在10个左右。“从往年情况来看,正式进入假期后,意外伤害的患者还会增加。”儿外科护士长安果仙说。
专家支招
急救方法要掌握 防患未然更重要
溺水
急救要点:
一旦发生溺水,应分秒必争地按照以下办法就地抢救:
1、小儿救出水面后,应立即倾倒出体内尤其是呼吸道内的积水。救护者可将患儿的腹部置于自己的肩部,扛着患儿,让患儿头在前,足在后,快步奔跑,借跑步的颤动,让溺水儿童呼吸道内的积水迅速排出。救护者可用双手举起患儿的双手边跑边颤动患儿的双手,一方面促进呼吸道水外流,一方面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
2、如果患儿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将患儿舌头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用手掐患儿的人中穴位;如果患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经以上处理,患儿呼吸心跳恢复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因为还会出现肺部、心脏及脑部的并发症,因此,应及时送医,进一步诊治。
预防提醒:
结合以往发生的案例,发生溺水事故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游泳溺水,如私自在没有大人陪伴及没有必要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到不明水情的水域游泳溺水;再就是失足滑落的溺水;还有就是工地、深坑积水发生的溺水等。
父母应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其中,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烧烫伤
急救要点:
一旦发生烫伤,可参照以下几点进行救助:
1、除去热源,用水浸、水淋等方式,立即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烫伤后用冷水浸泡愈早,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但不能低于-6℃。如果隔着衣服,最好迅速用剪刀剪开。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经及时散热可减轻疼痛或烫伤程度。
2、烫伤不严重(指烫伤表皮发红并未起泡的一度烫伤),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紫草油或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
3、如果创面起水泡,甚至起黑色干疤,说明烫伤已经相当严重,此时千万不要弄破水泡或干疤,应尽快去医院处理和治疗。医院会做专业的包扎处理,并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感染。
预防提醒:
夏季是幼儿烫伤的高发季节。由于衣着单薄,皮肤暴露较多,加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动作协调性也比较差,一旦父母的看护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生意外烫伤。
因此,提醒家长:做饭时最好不要让孩子进入厨房;抱小孩时不要抽烟、喝热水、热汤,以防烟头或杯碗掉落,伤及宝宝;喜欢洗澡和嬉水是宝宝的天性,试水温最好用肘部,并养成先放凉水再放热水的习惯;教育孩子认识火、热、电的危险性。
外伤出血
急救要点:
1、如果是表浅的划伤和擦伤,先用肥皂水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
2、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
3、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在经过3到4分钟的直接压迫后,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一旦血止住,用肥皂水和干净水或无菌布轻轻地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4、如果出血不止,应采取指压动脉止血法。
预防提醒:
出现外伤时,家长要有预防破伤风的意识。我国已经为绝大部分儿童接种了白百破疫苗,并在11至12岁时再加强注射。为保证效果,建议每隔10年再注射一针破伤风疫苗。这样,只要在最后一次疫苗注射的5年内,即使孩子受到一次高危险性的外伤,比如被狗咬了或被生锈的钉子刺伤,也不太要紧。医生在处理时,只需再注射一针预防破伤风就可以了。
同时,有孩子的家庭,最好常备消毒纱垫、绷带、三角巾、医用胶布、创可贴、消毒棉球或棉签、抗生素软膏、剪子和镊子、碘伏和75%酒精等急救用品。
骨折
急救要点:
1、如果断骨刺穿了皮肤,伤口血流不止时,应首先用干净的布压迫伤口止血,可以用消毒纱布固定患处。注意不要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也不要将突出伤口外的断骨塞回伤口内,以免感染。
2、如果折骨没有伸出皮肤,可在受损部的两侧固定肢体,以防进一步损伤,然后前往医院骨科就诊。
预防提醒:
骨折后,一旦打上石膏回家休息,要注意将宝宝患肢抬高,减少或避免患肢发生肿胀。帮助宝宝定时翻身。饮食应多摄入一些含钙高的食物。一般只要骨头复位并固定良好,宝宝能很快恢复。针对骨折处出血,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或橡皮筋管、橡皮带环扎肢体止血。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骨折一年内,应去医院复查,以确保断骨复位正确,愈合良好。
动物咬伤
急救要点:
被宠物咬伤以后,应该及时清洗伤口。首先,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要想办法深入内部进行灌洗(如用注射器注水冲洗),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家长要记住,伤口处理越早取得的效果越好。再者,不要包扎伤口,尽量让伤口暴露。对伤口初步处理之后,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治疗,注射狂犬疫苗。需要提醒的是,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
预防提醒: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夏天天气酷热,猫狗情绪不稳,容易被激怒,所以与其接触一定要小心。不熟悉的宠物,不要过分亲昵;猫、狗有领地意识,不要随意做出拿走它们的食物、玩具,或者让它们感觉领地被侵占的行为;应尽量远离流浪宠物、大型凶猛宠物;有婴幼儿的家庭,要限制孩子与宠物接触;养宠物的家庭,要采取拴、关等措施,限制其活动区域。
昆虫蜇咬
急救要点:
被昆虫蜇咬,会导致昆虫毒液或其他毒素注进皮肤。昆虫毒液会引发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是否会很严重,则取决于人们对毒液或其他毒素的反应。
如果被蜜蜂、胡蜂、大黄蜂、小黄蜂和红火蚁蜇咬,处理起来会特别棘手。蚊子、扁虱、各种小飞虫和一些蜘蛛的蜇咬,也会导致出现过敏反应,但它们普遍温和多了。用直角边的物体,比如信用卡或刀背,擦掉或刮掉毒刺。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被咬的部位。不要试图拔掉那些刺,这样会释放更多的毒液。减少疼痛和肿胀,可以用冰袋或装满冰块的衣服敷在伤口上,用0.5%或1%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液或者烘烤过的苏打糊(用1茶匙水兑3茶匙烘烤过的苏打粉制作出来的糊状物),在咬伤或疼痛部位一天涂几次,直至症状消失。
预防提醒:
预防昆虫蜇咬,平时应注意避免穿深色以及花色的衣物,因为有些昆虫对深色以及花色的衣物比较感兴趣。外出时避免使用香水,以免让昆虫误以为是含花蜜的花朵。
记者 薛琳 通讯员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