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去年12月21日、22日,2017国际双创大会暨2017国际双创大会·创业创新大赛在我市举办。作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我市按照“抓引导、抓载体、抓服务、抓改革、抓保障”的总体思路,深化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扶持、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载体培育、创新融资模式、强化宣传引领,促进“双创”工作有序推进,受到与会国内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转变职能创优环境
打造效能政府、服务政府,服务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是我市“双创”工作的着力点。2015年以来,我市以紧抓政策、减负、资金、项目、宣传为重点,优化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税费环境、文化环境,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太原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26个政策措施及指导办法。加大减负力度,深入推进政策松绑、管理松绑、政务松绑和减负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业创新的“乘法”,创业活力空前,“双创”业态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我市每年举办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及大型活动50余次,举办各类路演、培训、沙龙等创业创新活动3000场次以上;划拨专项资金开展“万人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各类人才13000人,切实提高了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技能。
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我市从强化政策落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到了三个“进一步”。
抓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商事环境。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成为全省率先推行简易注销登记的试点市,积极推行商务秘书公司和商务服务公司登记,实行集群注册登记。2017年,全市小微企业新增7.2万户,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审批事项及权限下放力度、减少前置审批、简化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及简化办理环节等“五个简化”;限时办结实现“一口进出、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实现单一审批事项办理、跨部门审批并联办理、审批加服务的系统化流程“三个流程优化”;将新注册小微企业的审批数全部下放县(市、区)审批。
抓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建设太原科技大市场和哈工大产权交易市场,有效整合了太原科技资源信息服务网+四类技术合同登记服务+多种特色科技服务,大市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额30%以上。建设太原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评估评价、无形资本评估、技术交易及登记等综合服务。
抓商圈建设,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能力。搭建了城市共同配送公共服务项目、 T2O跨屏整合及品牌集聚创新项目、幸福汇商圈便民公益服务项目等四个公共服务平台。
破解瓶颈厚植沃土
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场所、政策和服务“四难”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破解“缺资金”难题,形成“平台+资金”双重配套模式。融资模式创新,加大对以“助保贷”为主要形式的融资模式创新投入,先后投入风险补偿铺底资金15200万元,用于成长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设立6000万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主要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面向小微企业推出了“税信通”“税易通”“税易贷”“诚信纳税贷”和“税银通”等信贷产品,形成了“税务评信、政府增信、银行授信、企业诚信”的新型融资模式。
破解“缺服务”难题,形成“放权+增效”双擎发力局面。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实现注册零费用;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涉企收费清单,新注册小微企业的非清单内收费一律取消,城市示范期内的清单内收费由“双创”专项经费全额补贴。建设集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
破解“缺场地”难题,形成“空间+补贴”双重配套机制。按照“1+4+10+X”的工作思路(“1”代表“双创”示范服务中心、“4”代表开发区、“10”代表县(市、区)、“X”代表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截至去年上半年,共有各类创业创新空间250个,面积达154万平方米,吸纳就业8.25万人。
破解“缺政策”难题,形成“扶持+落实”双重保障体系。成立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26个政策措施及指导办法,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建立健全了“双创”示范政策支撑体系。探索建立“推广+宣传+解读+引导”四位一体的政策宣传体系,让企业读懂政策、用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