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文惠卡”惠民又惠文
一出皮影舞台剧《美猴王大闹天宫》,因为一张小卡片,票价从100元降到了60元,这让大老远从北京通州带孩子到中国木偶剧院看演出的王佳慧心里很舒坦。以前看演出,王佳慧需要动员好多人团购才能享受到八折优惠,而通过这张小卡片,她不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还免去了排队买票的烦恼。
这张小卡片叫文化惠民卡,简称“文惠卡”。自2013年9月免费发放以来,截至今年4月,北京市已完成发卡158万余张,产生消费额8亿余元,消费57万余笔,为消费者节省消费额1亿余元,签约加盟商户近1600家。
小小文惠卡带来大实惠
文惠卡作为政府推出的一项文化惠民新举措,深受广大市民和文化企业的关注。不仅在北京,在上海、天津、江苏南通、广东惠州等地,使用文惠卡的人越来越多。天津的一位市民表示,以前看一场交响乐要花数百元,这让他经常“望票兴叹”,而自从有了文惠卡,他每个月都会去看演出。以天津交响乐团的演出票为例,如果用文惠卡,在原价100元的基础上,打四至七折,每张票才几十元。“小小文惠卡,带来大实惠。”他说。
不仅是看演出、看电影、买书等文化娱乐消费在文惠卡优惠之列,文惠卡的使用范围已从文化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在陕西西安,从周一至周日,文惠卡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分类,周一生活服务类、周二运动健身类、周三休闲娱乐类、周四生活美食类、周五文艺演出类、周六文化旅游类、周日陕西文化大讲堂。
上海的东方文化卡目前已在上海不少标志性的文化场所使用,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宋庆龄纪念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以及各新华书店、影城影院等。上海市民把这张卡亲切地叫做“一路通行卡”,只要是文化消费场所,东方文化卡都将实惠带给每位持卡人。
开启“互联网+”文化消费模式
为了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不少地区的文惠卡还与腾讯微票、腾讯支付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将文惠卡放入微信卡包、丰富文惠卡服务号功能等新举措,开启“互联网+”文化消费新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低价的优质服务。
年逾六旬的北京市民李少民住在梅兰芳大剧院附近,过去晚上遛弯时经常在剧院门口徘徊,因为觉得演出票太贵。自从有了文惠卡,他在手机上就可以查询到近期的演出信息,通过网络就可以选购自己想看的文艺演出,票价便宜不说,还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剧院的演出信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文惠卡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比以前更加丰富了。”李少民说。
低价带来“双赢”
一直以来,观众不买票、买不起票一直是困扰演出市场的问题。文惠卡的推出对于观众、剧院乃至整个文化市场都大有裨益。一方面,观众直接享受惠民补贴,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演出;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锻炼文艺院团搏击市场的能力。
文惠卡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给剧团也注入了活力,它撬动的是整个演出市场的繁荣发展。以天津为例,自从推出文惠卡后,天津市的演艺市场和剧团发生了显著变化,剧场上座率明显提升,演出场次大幅增加,普通民众享受到更多文化盛宴。天津歌舞剧院有关负责人说,文惠卡推出后,剧院每场演出的上座率都达九成以上。观众人数增加,激发了创作人员和演出人员的积极性。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剧院下属的4个团都成立了专门的节目评审小组,对原有的精品剧目再度加工。
目前,北京有近1600家企业成为文惠卡的签约商户。对他们而言,虽然给予消费者折扣是一种让利,但长远看则是获利,比如可以锁定更多文化消费者,无形中拓展了消费人群。以中国木偶剧院为例,虽然剧院为文惠卡设置了六折优惠,但因为消费人次大幅度增长,收入不降反升。 上海大剧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文惠卡的推出,让剧院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到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上。因为上座率的提升使观众对剧目的要求比以前高了许多,对演员来说,就必须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好口碑。(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杜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