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银牌
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中国体育的冰雪运动只是区域性项目,媒体也不怎么拿冬季项目当回事,除非有了惊天动地的成就或近些年打打闹闹的风波,才会热炒一番。于是,从事冬季项目的运动员少有大范围成名的机会,即使有了一定名气,也无法跟夏季项目的明星同日而语。王曼丽算是一个。
亚军意味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也是对多年努力进取的充分肯定。常说,冠军只有一个,其实,亚军同样只有一个。王曼丽本人也很清楚,通俗的说法叫想得开。同时,亚军又说明了是世界上最有希望冲顶的人,离冠军目标最接近的人。因此,世界上可能没有不想拿冠军的亚军。王曼丽算是一个。
竞技场上不仅有紧张激烈甚至很残酷的较量,还有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辩证法则。遵循这些规律,不骄不馁的人本身已经达到了冠军的境界。因而,王曼丽获得了足以自豪的殊荣,成就了一把金冰刀。
可是,局外人往往不这么看问题,只认金牌,银牌铜牌似乎都不算是奖牌,更不要说荣誉称号之类。这几年,体育迷和媒体的注意力只在金球金靴、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而且对吸收草根意见的评选活动更是看好。至于像金冰刀这种有严格标准和规则的评选,谁也没有耐心和兴趣加以研究,人们把关注更多放在最终结果与自己所爱是否一致上。
其实,包括王曼丽在内,运动员本人并不在意获奖产生的效应是否轰动。就社会价值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头衔,也不是记住姓名,而是记住所从事的项目,鼓励更多人积极勇敢地参与。
很多时候,国人的体育观念有问题,对银牌的评价和尊重明显不够,太多的银牌被很快淡忘。难道银牌注定比金牌褪色快吗?冬奥会速滑比赛,叶乔波以银牌谢幕,王曼丽在同样的项目上以同样成色的奖牌定格。两把金冰刀之后,张虹在索契终于实现了夙愿,在1000米比赛中成为第一个拿到冬奥会大道速滑金牌的中国运动员。然而,她所受到的关注似乎还不及叶乔波和王曼丽。如果忽视内涵,形式上的东西能持续多久?从叶乔波到王曼丽再到张虹,成就影响力有渐小的趋势,人物故事性也好像一个不如一个。
竞技场上,人们往往只在冲线的一瞬之间区分平凡与伟大,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眼光。但在日常不断重复的训练和生活中,判断平凡与伟大会复杂得多。王曼丽速滑运动生涯的结束不是在赛场,而是在训练中,很多运动员的理想和前程为伤情不容,这次轮到了王曼丽无法继续追梦,她由此而“普通”了,只有业内人士记得当年她是如何在冰场上叱咤风云。
仅以头上光环的亮度为据,王曼丽或许不足以持久辉耀,她的竞技成绩必然会被人超越,对速滑运动的热爱与坚持也非她独有。前辈值得尊敬,后人更为出色,再优秀的运动员也只是合成史册的普通一页,不必刻意突出,但一定不能少。
( 汪大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