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爱老共促社会和谐

28.09.2015  10:43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右)带队的检查组一行到来,让孙怀秀老人很开心。

    □ 法制日报记者 张媛 文/图

    “”的一声,台球一杆入洞,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进行执法检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组,来到此次检查的最后一站——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仇庄村。刚跨进村百姓俱乐部的大门,检查组就看到了开头那一幕。

    “再来一个!”有检查组成员笑着喊道。

    “好!”78岁的高庆昌大爷爽快答应,随后手起、杆送、球落,一气呵成。检查组纷纷拍手称赞。

    百姓俱乐部成立于2012年,已运行近四年时间。刚过上午十点钟,这里已聚集了二十来位老人,打台球的、打乒乓球的、下象棋的、打牌的……每个人都玩得不亦乐乎。仇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书信告诉检查组,俱乐部白天只对60岁以上老年人开放,晚上普通村民也可以来这里活动,还能唱唱卡拉OK、跳跳广场舞。不过,娱乐前有一个必做的保留节目:观看孝道故事片。

    为村民播放孝道故事片,这一习惯仇庄村已坚持了八年。而“以孝治村”是仇庄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

    “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一度很困惑:治村要先治人心,但治人心该从何入手?后来我想明白了,管理村子要从每个村民家庭着眼。一个家庭,父慈子孝就会其乐融融;而每个小家和谐了,村子自然也会好。”王书信向检查组讲述了“以孝治村”的初衷。

    此后,仇庄村大力倡导孝文化,以孝促文明,以孝促和谐。为给村内老人营造一个安乐祥和的生活环境,让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仇庄村在老年活动中心基础上,成立养老管理服务中心,依托百姓俱乐部、羽毛球馆、文化广场等场所,配齐各项活动设施;建立日托所,由专人负责,实行制度化管理;为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完备档案,登记信息包括个人信息、配偶信息、其他家庭成员信息以及目前生活状况,形成村级老年人档案库;采取日常服务全程代办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程式服务……

    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腊月二十,都被定为仇庄村的老人节。在这一天,村干部会对村里60岁以上老人进行走访慰问,为老人送上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至今,这一节日已坚持16年。

    16年栉风沐雨,16度寒来暑往,孝道文化在仇庄村已深深扎下了根。为了使孝道文化更加根深叶茂,结出丰硕果实,2014年仇庄村又启动了“追寻家训家规,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

    如今的仇庄,“街谈巷议好家风,茶余饭后话家规”,人心安定、家庭和顺、邻里和睦。

    2012年北京市“孝星”仇少强家的家风是“勤俭持家、孝道”,家训为“崇德向上,践行孝道,勤奋学习,健健康康地传承好家风,做齐家报国的人”。多年以来,仇少强始终谨记家训,以孝治家。

    仇少强的母亲孙怀秀老人,今年87岁,耳朵有点背,身体依然硬朗。

    看到检查组一行来到家中,老人满面笑容,拉着带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说:“知道你们来我很高兴!谢谢你们来看我。

    看到老人身体棒、情绪好,张宝文也很开心。“后天就是中秋节了,提前祝您节日快乐、健康长寿!”说话间,他递上了准备好的两盒月饼,表达了检查组的慰问。

    接过月饼,老人笑容灿烂。“现在生活很幸福,国家福利也好,给的钱都够花了,甭惦记着我。”她拉住张宝文的手说,“中午就在这吃饭吧。

    “我们来看望您是应该的,这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张宝文笑着说。

    “那就吃点水果。”孙怀秀指着茶几上的水果刀,“来,削苹果吃!

    老人的爽朗热情打动了检查组的每一位成员。看到老人的幸福笑容,检查组更是无比欣慰。

    据了解,从2010年起,北京市连续五年开展万名“孝星”评选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命名在家庭孝老、行业助老、社会敬老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孝星”和为老服务示范单位,并通过中央、市属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孝亲敬老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把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传播,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

    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是否有成效,全体老年人能否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直接关系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能否全面完成。因此,在检查的最后,张宝文要求:“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全局性的认识,自觉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的良好氛围。” 本报北京9月25日讯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