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巨贪论”遮蔽了什么(人民论坛)

23.12.2014  15:08

  “我从小苦日子过怕了,内心对富裕生活有向往,虚荣心强,好面子,这是所犯错误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刘铁男前不久对自己贪腐行为的内心剖析,引起不少人对这种“寒门出巨贪”论调的认同。发人思考的是,这一缺乏必然逻辑的论调,为什么时常盛行?背后又遮蔽了什么?

  有人曾收集了不少贪官的忏悔书,发现他们写得惊人的相似处是,大多早年很贫穷,是农民中的赤贫户、工人中的极穷者,都因此把贫穷作为日后贪腐的一个根源。对于这些贪官来说,早年贫穷可能是事实,但并非贪腐原因。落马后都从贫穷那里找原因,恐怕要么是到头来还没明白为什么会滑入贪腐泥淖,要么就是通过这种想当然的逻辑试图获得理解从而放弃灵魂深处的拷问。

  有的人痛恨贫穷,觉得曾经贫穷者易贪,但早年父辈不贫穷的,并不多。贫穷不是罪过,也不是一个日后腐化变质的“前因筐”。相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贫穷是一笔财富”,正是贫穷让他们学会了珍惜生活、甘于平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贫穷砥砺了他们顽强、勤劳、发奋的品质。为什么贫穷没有让他们如贪官检讨自己的那样变坏、变质?关键就在于他们善修德、勤养性,能够抵制诱惑、克制欲望。

  哲人说:“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正所谓人有七情六欲,但断情绝欲则无趣,纵情极欲必速祸,其间的奥妙就在于对欲望的管制。管住欲望,严守本分、戒除非分,就会始终在正道上行走。倘若不能,一旦身临各种变动、机会,就容易把持不住而走上岔道,甚至滑入罪恶渊薮。

  对于不少人来说,因为出身贫穷,贫穷就是他们管制欲望、涵养品质的第一道关口。管不住欲望,就可能会偷盗。养成好品质,自己有一口吃的,也能分给饥饿者半口。不同的人,类似的关口还有很多。比如富贵,比如金钱,比如权力,比如美色,比如名声……任何一关过不了,都很难平安一生。《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的人暴得大名、巨富、高位,却未修得相应的品德以处之,最终因难御诱惑、放纵欲望而堕落,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有的人,因为征地拆迁而一夜暴富,却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面对财富,整日无所事事,最终走上赌博犯罪之路。有的演艺人士,成名之后不懂得检点约束,终以嫖娼、吸毒等而身败名裂。有的官员,一朝权在手,或大捞其财如刘铁男、刘志军者,或沉迷玉石、古玩、字画等所谓“雅好”如倪发科、杨前线者,更有弄权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者。至于沉醉灯红酒绿、骄奢淫逸者更不知有几,如万庆良、谭力、韩先聪被查前还在吃喝玩乐。凡此表明,一旦放弃了修德养性,在金钱、权力、美色、名声面前就会败下阵来。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毋庸讳言,每个人在一生中,其实都在同外在诱惑和内心欲望作斗争。不懂得抵御与克制,必然跌入污浊而不能自拔;惟有善修德、勤养性,方能一涓清泉流始终。